德育|白族和藏族德育内容比较探析( 二 )


三、藏族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藏族人非常讲究和注重礼节,当有长者或有人来访,坐着的人会全部站起来,问候并让座。喝茶的时候,要先给别人加茶水,最后才给自己加。交谈或聊天时,不打断别人说话或者抢话,说话声音小而文雅。
藏族人平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非常谦卑、温和,因佛教信仰,藏族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很高。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喇嘛庙,年轻者都会自觉服侍年长者,年长者自觉服侍年老者,如端水、盛饭、让座等。这些行为言传身教,年幼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年少时勤奋努力,年老时同样会受到年轻人的尊重和照顾。“藏族同胞在行为举止上也十分谦恭和有礼数,其中有许多规矩也源自藏传佛教戒律中的规定。” [3]因为藏传佛教严格的教规、教义,藏族人思想上受到很深的影响,言行上自觉约束,藏族人普遍具有自省、谦卑、恭敬的行为特点。
藏族人对藏传佛教的笃实信仰,使他们内心丰富、平静、坦然,面对苦难从容和幽默,对生活和他人感恩,他们对物欲的追求不多,对别人恭敬,充分尊重别人。
四、白族和藏族德育内容比较
(一)白族和藏族德育内容共同点
白族和藏族德育内容中在家庭伦理方面都要求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貌、长幼有序、团结一致、互敬互爱、相互帮助;个人品德方面都要求慈悲对人,与人为善、利益他人、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勤劳务实、恪守本分、谦逊礼让、行为举止都有很多的约束;社会公德方面都要求禁赌劝善、提倡公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二)白族和藏族德育内容不同点
1.两个民族都有信仰,白族人信仰较为多样化,并且受汉族思想的影响较多,开放、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外界的交流较多,白族人价值观、义利观比藏族人要复杂。藏族人对藏传佛教的笃信使藏族人更重义轻利、更单纯。
2.白族人家庭观念重、宗族观念强、家庭责任感、与人为善、奋发进取、勤劳善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做人法则。藏族人对自己的修养要求更高,除了最基本的做人法则,强大的藏传佛教的力量使藏族人更懂得感恩、更谦逊、更能忍耐,行人处事更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充分的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有更多的约束,精神世界更为丰富,行为举止更为高雅。
3.白族人是入世,白族人有纯朴的一面,但白族人的包容性和超强的学习能力使更多的白族人走出村庄进入城市生活,受到社会生活影响,所以有些白族人比藏族人世俗、功利,他们逐渐缺失了自己原有东西,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和基本的品质,对精神境界追求匮乏;藏族人虽然生活环境艰辛、物资匮乏,但他们的精神已出世,对任何人任何事取和平的态度、心灵平静、与世无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沉浸在自己的信仰中,精神境界高,道德品质高。
综上所述,白族本主教和藏族的藏传佛教,地理环境、历史、民族特性等对两个民族的道德规范有深刻影响,都遵从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诚实守信、尊老敬贤的道德规范。白族受到汉族的影响较多,更开放、包容,更能吸取其他民族精华,并积极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白族地区经济发达,生活环境好,白族人多从事经商、建筑、种植等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白族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多数白族人接受高等教育,到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学习,所以白族人多数生活殷实和思想多元。白族人的信仰以本主教为基础,有很多信仰,使白族人不纯粹、不执著、多变,思想道德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物质追求胜过精神追求,道德品质掺杂了更多利益关系,一部分白族人表现得为人不真诚和没有诚信,功利心过重。藏族人对藏传佛教笃信、虔诚,他们的精神境界更高。他们也在融入现代生活,但大多数藏族人没有太多受现代生活打扰,有着笃定的信仰,他们对生活感恩和满足,精神充实、富足,藏族人单纯、执著,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和素养,个人素养较高,被称为“精神上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