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随“时空溯园”展览,穿越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三山五园指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群,包括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万寿山的颐和园(旧称清漪园),以及畅春园和圆明园;从研究意义上讲它是以五园为核心的山、林、水、田、园、村、寺、营构成的人居环境系统,也是清代紫禁城外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和水利农业重地。如今的三山五园虽不复旧日盛景,对这一园林群的研究与保护却日益引起关注。 12月12日,“三山五园研究成果系列展”之“时空溯园——北林三山五园学生团队研究成果展”开展仪式暨三山五园英文著作《今日宜逛园——图解皇家园林美学与生活》(Touring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Landscape, art and life of Chinese imperial gardens)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行,丰富的文史资料与生动直观的图表数据让观众和读者得以一窥三山五园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和皇家园林中典雅朴茂的古代文化生活。
 研究成果|随“时空溯园”展览,穿越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由北京林业大学三山五园学生研究团队主办的“三山五园研究成果系列展”之“时空溯园——北林三山五园学生团队研究成果展”现场照
复原研究重现三山五园整体风貌
旧时北京西山山石较多,山泉充沛,湖泊点缀其间,古代王朝统治者多在此建立行宫别苑。三山五园于清康熙时期开始建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却惨遭破坏,如今我们看到是存留在城市样态上的“历史碎片”。
“尽管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现存的历史古迹,但毫不夸张地说,其实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绝大多数的古代园林和建筑兴盛一时,却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从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至今,在这接近160年的漫长历史中,三山五园的文化遗产没有完整保存到现在。不仅有很多像畅春园这样已经完全看不到了的园林和建筑古迹,即便是仍然存在的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等大小园林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废墟,而园林周边的水系、稻田和村庄又在近几十年中几乎被重新改写了风貌。究竟该如何了解它过去完整而繁盛的模样,这几乎是所有历史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北京林业大学三山五园学生研究团队在《今日宜逛园——图解皇家园林美学与生活》中写道。
 研究成果|随“时空溯园”展览,穿越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英文著作《今日宜逛园——图解皇家园林美学与生活》(Touring the Three Hills and Five Gardens—Landscape, art and life of Chinese imperial gardens)书影
直观反映三山五园整体风貌的平原图纸流传稀少,或是因为艺术加工而不甚客观。为解决这一难题,三山五园研究团队研究了自清末民国以来跨越了100多年的近百张历史地图和航拍影像,同时参考了地理、历史、建筑、园林等学科众多专家的既有研究成果,“一针一线”地缝补出了三山五园在多个不同历史期的“真容”,初步勾勒出了它在遭受破坏前的面貌,甚至将其与今天的城市空间相对应。比如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团队成员制作的“三山五园盛时图景”,这幅鸟瞰图以立体的角度和仿古的画风呈现了古代“三山五园”地区盛况:“青绿色的山脉层峦起伏,深蓝色的水系烟波浩渺,气势恢宏的数十座大小园林与金黄的京西稻田交相辉映,遍布西郊海淀。”
 研究成果|随“时空溯园”展览,穿越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三山五园研究团队绘制的“三山五园盛时图景”(英文版)
据三山五园研究团队介绍,由于资料的庞杂和分散,研究者们对三山五园在清代其他时期的格局了解还十分有限,而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深入,研究团队将致力于复原出三山五园在康雍乾乃至更早时期的格局,绘制更丰富的图纸,因此这项复原研究的工作没有止境。
“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
三山五园不仅是一个地域综合体,也是文化综合体,除了从园林专业角度去分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研究成果系列展”及英文著作还融合了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建筑、水系、商业、农业、宗教、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大重点便是对园中人物的考察,从对他们园居生活的翔实考据中解析古代人的生活美学与文化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