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烔炀河凌氏家族的风雨春秋

作者:凌志
 凌统|烔炀河凌氏家族的风雨春秋
文章插图
巢湖北岸烔炀河,有一支凌氏后裔,明末清初由徽歙迁巢,已经在烔炀河镇街顽强生息400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今天的烔炀凌,约有人家数十户,人口数百人(包括居住在外的烔炀凌后裔)。文革浩劫,宗谱灭失,今人不识来路,后人无论先祖,实谓不幸之大。作为烔炀凌后人,我想先梳理一下烔炀凌概况,为下一步续修烔炀凌氏宗谱做些铺垫。
 凌统|烔炀河凌氏家族的风雨春秋
文章插图
王林(凌)村(王国祥摄)
1.凌氏源流
 凌统|烔炀河凌氏家族的风雨春秋
文章插图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凌氏出自黄帝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在卫,其子有在朝为官者,官职凌人,为掌冰政之官。《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后人以其官职为姓氏,即凌氏。《姓纂》也有“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的记述。
“凌”有凌、淩两种写法,没有实质分别。《姓氏考略》指出:“三国时有凌统,广韵引作淩,后多混用,康熙字典列入凌字注,谓与淩别,凌姓遂多从淩。”由此可见,《广韵》一书一笔之误,《康熙字典》以讹传讹,造成凌、淩混淆,其实均为凌姓。
凌姓出自卫国,卫国的位置在今河北、河南一带,始祖是文王九子、武王少弟的康叔。凌氏早期历史比较岑寂,直到三国东吴大将凌统的出现,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据《吴志》记载,凌统官拜将军,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孙权爱重,无出其右。其子凌烈为长亭侯,江左凌氏,门第时高。
凌姓的历史名人众多,除凌统、凌烈外,还有宋代工部侍郎凌策;明代御医凌云、诗人凌云翰、小说家凌蒙初;清代画家凌瑚、农民起义领袖凌十八、学者凌如焕、康熙字典编修官凌召文、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凌昌焕等。
凌氏的郡望之地有二,一是渤海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辽宁两省渤海湾沿岸一带。二是河间郡,西汉置郡,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沧县一带。凌氏的堂号众多,不一而足。
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5位,人口约1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左右。
2.烔炀凌来自徽歙
 凌统|烔炀河凌氏家族的风雨春秋
文章插图
据烔炀凌氏族人口口相传,烔炀凌发脉江南幑州,来自歙县沙溪。约在明末清初,有凌氏三兄弟,从沙溪老坝埂来到巢湖北岸半岛,老大去了西黄山西北山口傍山而居,形成村落,名凌家山口,又名老山凌,现改为山口凌村。老二落在烔炀河西南的王林村。老三没有找到适宜之所,便返回了徽州。
据王林村目前最年长者王家玉老人陈述,王氏祖先兄弟二人自庐州府来巢湖边居家耕种,繁衍成村并取名王令,此“令”是否兄弟二人之一的名讳,不得而知。后有凌姓来居,村名遂改为王凌村。不知何时,凌氏因避村名谐音“亡凌”讳,悉数迁到烔炀河街上,散居于老街的东南北街和西侧街后的晒场,以及镇街西南的小徐家、土桥高、倪家后头等村庄。王凌村由于没有了凌姓,村名也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演变为王林村。
烔炀凌的堂口名“楚宝”,由于人丁不旺,祠堂未建,家谱无修,每年祭祀和聚会,就在各个时期的族中大户人家悬灯挂幔而行。文革期间,书谱与布谱俱被焚毁,凌氏族人各为生计,几乎老死不相往来。据说山口凌数度邀请烔炀凌同祠并谱,歙县沙溪也曾来人联系认祖归宗,但烔炀凌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响应,此事便不了了之,导致目前烔炀凌处于一盘散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