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文章插图
全文738字,阅读需2分钟
《群书治要·鬻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君主帝王颁布政令,施行制度措施,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带来利益,这个就叫“道”。那么这个“道”,就是君主帝王颁布的政令要为天下人带来福利而没有偏私。君主帝王的起心动念,要念念都在于天下人的福祉,这就被称为“道义”。道义之君必然是“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邹穆公为天下人所爱戴。他是怎么样发布政令的呢?
【 邹穆公|道义之君念念在于天下人的福祉】邹穆公发布了一个命令,说喂养野鸭大雁一定要用秕谷,而不能用粟米。粟米就是脱了壳的小米。等到粮仓里的秕谷全都用完了,他就派人到民间用小米换秕谷。结果两石的小米才能换一石的秕谷。
官吏们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就向邹穆公请示说:“我们直接用小米去喂养它们,不是更好更划算吗?”
邹穆公说:“你们说的不对。百姓光着脊背,辛苦地耕作而不敢懈怠,才种植出这些粟米。种植这些粟米难道是为了喂养这些鸟兽吗?粟米是辛苦劳作而得的食物,怎么能用来养鸟呢?你只知道算小账,却不知道算大帐。把国家粮仓里的小米转移到百姓的家里,难道就不是国家的小米了吗?让鸟吃这些秕谷,目的是为了不伤害我们国家的粟米。君主是百姓的父母。小米在我的仓库里和在人民那里,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们听了这个话就知道了,他们所私积的粮食和公家的粮食是一体的。这才是真正的富国之道。
正是因为邹穆公发政施令,都是为天下人谋福利,而不是出于自私自利,是一位有道之君。所以邹穆公,他受到了国人的爱戴。那么他过世的时候,即使是邻国的人,都朝着邹国的方向礼敬。那么这个呢,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发布政令,制定国策,制定制度,都是要想到为天下人谋福利,而不是仅仅想到自己的乌纱帽,这个才叫道义。
文章插图
(节选自 海口广播电视台大型人文节目《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三十二集)
- 百兵之君:剑(史前至秦、青铜),十八般兵器溯源(六)
- 这个亡国之君写了一首诗,竟然因为一首词导致北宋亡国
- 他出身盗匪,长得太帅而被释放,装瞎三年除掉祸患,后成一国之君
- 他是古代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墓志铭出土后令人黯然神伤
- 文物收藏|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是如何从政治行为变成道德约束的?
- 秦朝|秦始皇残暴,如果多活20年,会不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之越王八剑究竟是哪八剑
- 古代一亡国之君,临死前发明了一个东西,如今家家户户都在用
-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四大亡国之君,唯有一人与众不同
- 乾隆|喝酒这事儿,秦穆公勾践和乾隆都是大赢家,夏桀却做了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