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风格|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二 )


 审美风格|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文章插图
唐朝国家繁荣,社会各个方面都追求一种体态饱满,衣着华丽,神态庄重,气势宏伟之感,这些无疑都是瘦削所不能带来的感觉。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之后,女子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等有了明显提高,便更加地需要通过丰满圆润、大方有威严感的女性形象来表达、抒发这种追求。
2.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审美风格产生的作用力
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放,可以说在中国封建制度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与其匹敌。唐朝的早中期各类宗教都很繁荣,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等。应该是唐朝有一种包容的大国心态,使得长安成了一座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包容万教,而其中发展最为繁荣的就是佛教。
洛阳的龙门石窟作为唐朝佛教的代表建筑物,其佛像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有着圆润的脸庞、丰盈的身姿以及肥厚的耳垂,给人一种威严却可亲的形象——唐朝的国家形象也是如此——国家实力雄厚但友好蛮夷少数民族,文化包容程度极高,外邦国家看唐朝也是如此这般"威严可亲"。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胖美人"杨玉环"的出现,杨玉环恰逢唐朝中期,这段发展至顶峰的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能使得"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且皇宠长久不衰,是正向推动了"以胖为美"这种审美观的影响力的。
 审美风格|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文章插图
三、分析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变迁的影响
审美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衍生物,它被时代背景下的特色政治经济等因素所主导,但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特点和外在表现。中晚唐时期不论任何阶级、职业,都遵循着主流审美——也就是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并不是一种很常见的审美风格,纵观历史,"楚王好细腰"、"身轻如燕"等成语典故也都证明了历史长河中"瘦"其实是相当主流的一种审美,唐朝这种另类的美不仅装点了、丰富了审美内容,也对当代政治经济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唐朝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作用力
唐朝审美风格的变化最为直观的反作用力就是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观念的开放。我们如今看来礼仪外邦、开放包容的唐朝,其实在发展初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民族歧视问题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之一,与少数民族族通婚都会判流放两千公里,其惩治程度几乎与斩首差不多。
 审美风格|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文章插图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唐朝就开始积极团结少数民族,唐朝中后期以后,社会审美更加多元化,文化风气以及社会包容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杨玉环和安禄山等胡人逐渐走上了权力的顶峰,少数民族的认可程度在唐朝社会的认可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簪花仕女图》中女性穿衣逐渐大胆,其实也是审美风格下女性穿衣自由以及社会独立性的提高,最起码可以反映出社会是没有如宋明理学一般禁锢女性人权的条条框框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女性和封建制度对抗的一大胜利。
2.唐朝审美风格变迁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簪花仕女图》主要集中在人物和服装配饰的表现,故而它所展示出来的审美风格主要集中在人物以及服装这两个方面,对于后世来说最为直观重要的影响也在这两大方向上。从对于人物审美来说,无疑是拓宽了审美风格的包容性,使美的评判标准更加多元,从而有利于女性的生存环境改善,不被单一的审美标准所桎梏,而审美的包容性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审美风格|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晚唐时期审美观变化所彰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迁也直接推动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南北文化融合——北方豪迈、奔放、开放的气概,随着这种审美观念带来的连环作用而逐步和南方的柔美、瑰丽融为一体,加上唐初的强大国力,汉族的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体系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放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为如今的中国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