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

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水坡巷
 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
文章插图
史料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明清潼关城内除了城墙上雄伟宏大的建筑外,还有街巷多达50余条,纵横交错,盛极一时,而历史上南大街第一巷水坡巷被保存至今。水坡巷坐落于古潼关城南门附近,整个巷道呈“V”字形,全长836米,东高西低,巷道中间经过多年的排水和泄洪冲刷,形成“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巷内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古桥、古井和古树等历史遗迹,体现明清时期街区风貌和“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其中7号沈氏民居是巷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反映了潼关地方传统的建筑特色形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沈氏民居位于巷道正中,是当时商贾大户沈氏的宅院,房屋坐南朝北,由倒座、过厅、东西厢房和正房组成的两进院落,整体基本形制布局规整,沿纵轴布置,地面屋层升高,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其中两侧厢房的半坡屋顶造型是关中民居造型最大的特点,屋檐间距仅为1.5米,形成天井,不仅可以使内院处于东西厢房的阴影区内,同时可以有效地将雨水排向内院,以保持湿度,蕴含“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不仅如此,在宅院的门楣、窗横、厢房、墙面等建筑都刻有精美的雕花装饰,主要以人物、动物和植物为雕刻题材,象征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及独特的审美理念。
 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
文章插图
在沈氏民居入户门前斜躺着一棵苍劲有力的古槐,当地人称“乾隆槐”亦称“龙槐”。史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高宗弘历皇帝巡视潼关,行至水坡巷中段沈氏民居门前,欣赏其庭院雅致而亲手植下这棵槐树,被后世子孙保护至今。抗日战争时期,树身曾遭受炮击所损,树体腰弓背曲,但却凌空跨巷延伸,枝繁叶茂,树下巷道可容平板车通过,堪称一景。
 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
文章插图
水坡巷作为古潼关城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民居街巷,向人们展示了古时期的建筑形制和人文风情。目前水坡巷被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而且也见证了潼关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彰显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TheEnd—
【来源:潼关古城】
声明
?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公司对此来源信息仅系展示,不负有解释和实现的义务及责任。
? 本宣传资料所涉及宣传内容,仅作为宣传推广使用,不在任何意义上构成承诺与要约。
? 本公司有权对宣传内容进行修改、调整,敬请留意最新宣传资料。
 沈氏民居|跟着小潼走进水坡巷,探寻百年古巷的历史沧桑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