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为官,家境很好,他的哥哥是洛阳净土寺的一位高僧,玄奘从小耳濡目染,慧根深种。
玄奘法师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学习天赋,十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法华经》和《维摩诘经》,名满洛阳,时人称之为神童!后来为了研习佛法,玄奘法师就开始学习梵文。
【 方言|唐朝时期,玄奘去印度取经,他是怎么听懂当地方言的?】
文章插图
唐朝的长安是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有着许许多多的外国商人、贵族以及僧人,所以玄奘法师是能够接触到外国人进而学习他们的语言的。
还在长安的时候玄奘就是一个得道高僧,精通佛法,当时的经书虽然已经有些翻译的文献了,但是佛法修到高处的僧人都会去研习梵文原著,玄奘因此精通梵文也不难理解。
不过现在学习过外语的我们都知道,能看懂和能听懂、能表达是两码事。
所以后来为了更好地修习佛法,玄奘还特意和西域来的僧人专门学习了梵文和一些西域各国的小语种,这为他后来的西行创造了便利。
文章插图
玄奘法师在西行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考察当地的语言,并记录了下来,可以说他是那个年代最高深的语言学家了:
玄奘西行到达了迦湿弥罗国,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现这里的僧人的梵文造诣很深,于是就暂时留了下来,在寺庙中进修梵文,等他学成到了印度之后,梵文的口语应该是非常流利了。
后来玄奘到达印度的烂陀寺,拜会戒贤法师,在那里学习了五年。学成之后直接在佛法大会上用梵文辩论赢了本地的高僧,玄奘对梵文的精通程度可想而知。
文章插图
其实古代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并不能阻隔国家之间的交流,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重译而朝”的典故。
那时候的越裳国前来朝贡,需要派遣三个翻译官,翻译三次才能把当地方言转化为周公听得懂的语言,可见即便是再语言不通,只要决心坚定还是能够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的。更何况玄奘所面对的情况要好得多,他基本上只要学一门梵文就可以了。
取西经的时候,玄奘虽然走了很多国家,但是每到一地还是要寻找寺庙落脚的,僧人们都修习佛法,可以用梵文交流,玄奘西行17年,每日用梵文交流,因此他是不怕印度人听不懂他说话的。
文章插图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女真时期的叶赫古城
- 抗战时期,日本究竟盗走了我国多少文物?网友:可以买下几个日本
- 古代快递业的里程碑:魏晋颁布《邮驿令》
- 奇才赵元任:会说中国33种方言,精通7门外语,一生只钟情一人
- 为防泄密我军通讯说方言,国外专家窃听研究30天:讲的就不是中文
- 文史明清时期的讼师,为何都是“恶讼师”
- 为什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欢迎?
- 趣话寿光方言(之三):寿光人常说一句口头禅:齁章酿酿章地
- 骆宾王的名字为何如此特殊?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唐朝没有避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