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脚猫”这一个词语,在大家的心里早已烙下了痕迹。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贬义词,毕竟,正常的猫儿哪有三只脚的。倒是三只脚的实物,在生活中倒是挺常见的,比如:支撑照相机的架子,寺庙中的香炉等,都是三只脚的设计。而这样的设计,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在生活中,“三脚猫”只是一种说法,用来比喻那些对事情并不精通,却喜欢在他人面前炫耀的人,所以,大家就会讽刺他们只会一点皮毛,即:只是一些三脚猫的功夫,竟敢在高人面前班门弄斧?话说,“三脚猫”一词,在浙江、上海一带比较流行,那里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个词语。
文章插图
随着一些影视剧的热映及网络的传播,这个词语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了。
【 别人|为何中国人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三脚猫”?三脚猫是怎么来的呢?】因为,它稍微带有一点调侃的味道,所以,使用频率很高,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大家都将它拿出来用。之前,热映的《神探狄仁杰》中,因为剧情的需要,元芳引用了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剧中一位功夫极差的女侠。自然,当这位女侠听到这句话后也是羞愧难当。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三脚猫”到底出自哪里?
据史料记载,“三脚猫”一词最早出现在陶宗仪的《南村辍耕集》中,在书中,陶宗仪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当时有一个叫张明善的人,他写了一首名为《水仙子》的北乐府,专门讽刺当朝政权的不公。这首北乐府,主要内容如下:
“铺眉苦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文章插图
对于上面这个故事的理解,我们能够找到的版本有两个:
第一个版本是这样的:“五眼鸡”说的是乌眼鸡,这种鸡天生好斗,是一种蛮横不讲理的雄鸡;而“岐山鸣凤”指的是诸侯周文王正处于兴起阶段,其象征的就是有凤凰在岐山鸣叫;“两头蛇”是一种没有毒的蛇,因为它的尾部圆钝很像蛇头,故称之为两头蛇,这种蛇象征着灾难,人们如果看到这种蛇,就意味着死亡;“南阳卧龙”自然指诸葛先生,而“渭水飞熊”则指的是姜太公。
话说,有一次,周文王做梦梦到了一只飞熊,醒来后急忙找人解梦,解梦人说:是要遇到贤士的征兆。没过多久,周文王果然在渭水边遇到了姜子牙。
张明善想要表达的是对朝廷的不满,所以,他的意思是:装模作样的人,早早就预订了朝廷的高官要职;争强好胜、蛮横不讲理的人,早早就享受着诱人的俸禄;欺世盗名、胡言乱语的人,早早就赢得了响亮的名声。要说英雄,到底哪种才算是英雄呢?难道是把乌眼鸡当做岐山凤凰的人?还是将两头蛇当做南阳诸葛先生的人?还是将三脚猫当做渭水姜太公的人?
文章插图
第二个版本是这样的:大部分有权有势的人,都是装模作样、言行不一的伪君子。比如:周文王、诸葛亮、姜子牙等,都有这方面的不足,他们属于“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之类的人,最终,只是帝王的附属。他们考虑问题都是从帝王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为百姓着想。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了国家的未来,其实,他们只是为了帝王的未来,而不是百姓的未来。所以,他们在民生这一块只是“三脚猫”的功夫。
这两个版本,对于“三脚猫”的形容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能够将这个词语传播开来。话说,明朝的郎瑛在自己的著作《七修类稿》中,也提到了一只长着三只脚的猫儿。说是,嘉靖年间,南京城内有一只三只脚的猫咪,它非常善于捕捉老鼠,却不能正常走步。捕捉老鼠本就是猫儿的天职,但是,若没有办法正常走路,那么,这个猫儿可就郁闷了。后来,大家便用“三脚猫”来形容那些“对事情不精通”的人。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