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因为一顿饭引发的“血案”,对于此事,古代人比现代人记仇多了( 二 )


 古代人|因为一顿饭引发的“血案”,对于此事,古代人比现代人记仇多了
文章插图
——卫献公、孙嘉公元前571年,卫献公请大臣孙、宁二人进宴,两人提前到达等待许久。结果,左等右等,不见君王卫献公召请,一问才知道,原来卫献公去了园林打猎。两人到了园林,这位君王穿着打猎的服装,和他们说话,只字不提“宴请”事情。对此,两人非常生气。因为在他们眼中,卫献公犯了两个“礼”上忌讳:一个是爽约;一个就是穿不合适的服装和大臣说话。孙文子的儿子孙嘉,常常陪卫献公喝酒。有一次饮酒当中,乐师曹唱了《巧言》篇的最后一章(《诗·小雅》),这是一首有“谗言诽谤”意思的诗。孙文子听说后,去和大夫蘧伯玉说了此事,后者却摇头:“我不清楚。”就因为此,卫献公被孙文子赶出了魏国,只得逃亡齐国。那么,乐师为何要这么做?原来,在五年前,他奉命教后宫的姬妾弹琴,但是,其水平太差了,他就用“笞打”惩罚了这名姬妾。哪知,人家正当宠,就将他给告了,于是,他“吃”了300下“笞打”,心中记恨,就想以这种办法来激怒孙文子,从而,事实自己的报复。从以上几个故事可以看出,讲究“礼”,就是对自身言行的一种“约束”,也是自身修为的一种表现,在外更可以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言行,虽然,手中“握着天下”,但是,就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不礼”,而搭上自己的生命。参考资料:【《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左传·成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