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曾国藩内圣外王,力挽狂澜保住清朝江山,又主动解散湘军恪守臣节,他的人品功绩至今仍为人传诵不息,“半个圣人”当之不愧。那么,王阳明又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超越曾国藩,和孔圣人比肩?在他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故事呢?01、自小志向:“做圣人!”古人觉得,历来杰出人才一定会有与众不同之处,比如项羽有重瞳,曾国藩有火蟒藓,王阳明作为全民偶像,当然也得“有故事”,于是便有了王阳明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的史料记载。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怀孕十四个月显然有些夸张,不过由于王阳明的母亲晚产,王阳明一出生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倒是十分符合“杰出人才”生来便有异象的历史规律。生来异象的王阳明诞生在浙江一个书香门第中,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官运亨通。良好的家世让王阳明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五岁那年,他的父亲想让他读书习文,谁知小阳明却对父亲说:“您指定的那些书,我早就会背了”,随后便当着父亲的面将这些儒学经典倒背如流。这一举动令王华十分惊讶,他问王阳明说:“这些书你都是什么时候读的?”王阳明说:“我天天听祖父在家中吟诵,听也听会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十二岁那年,王阳明正式入私塾读书。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是,王阳明总是在思考许多超越同龄人的问题,还常常向老师提出许多语出惊人的问题。有一次,王阳明问老师说:“什么才是天下第一要紧事呢?”老师想都没想就告诉王阳明说:“天下第一要紧事,自然是科举”,说完还不忘勉励王阳明将来一定要像他父亲那样,考取一个状元郎。谁知王阳明却说:“不对,天下最重要的事不是科举!”在明代,老师的话便如金科玉律一样不容学生反驳,因此王阳明当场反对老师观点的做法一下子弄得老师火冒三丈。老师气呼呼地吹着胡子反问王阳明说:“那你说,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王阳明正色道:“做圣人!”“做圣人?呵呵。”老师气得怒极反笑,转头就把王阳明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反馈到了王华那里。子不教,父之过。听说儿子的表现后,王华急忙将王阳明找来,准备好好纠正下王阳明思想,让王阳明继续沿着科举的道路走下去。但状元教育儿子的方式很特别,不打不骂,还让儿子去旅游。
文章插图
02、心怀天下,远赴大漠当时,明王朝四海升平,唯有北方的蒙古人不时骚扰边疆,致使边境不宁,就连史书中都留下了“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的记载。明王朝多次想要消灭北方的隐患,可惜一直未能如愿,明英宗甚至还被瓦剌俘虏,造成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这让王阳明意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对大明的威胁,因此,王阳明就把旅程定在了北方,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明王朝尽一份心。当时王阳明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千里跋涉,远赴大漠,他沿途考察山川地形,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等王阳明到达鞑靼边境后,渐渐明军越来越少,正当王阳明想进一步考察鞑靼风土民情时,却遇到了两个鞑靼巡逻的斥候。发现敌人后,王阳明毫不慌张,只见他弯弓搭箭,一箭便冲两个斥候射去,吓得那两人以为周围有明军的埋伏,转身便逃跑了。凭借高秒的箭法和过人的才华,王阳明圆满完成了北方之旅。回家后,王阳明闭门不出,将自己在北方实地考察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了一篇“平安策”,希望以此帮助君王平定四海,造就一个繁荣昌盛的天下。文章写好后,王阳明托父亲王华代交给皇上。王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有济世救民的心愿很好,但你实现自己的想法需要平台啊,如果你不靠科举考取功名,你又如何让君王知道你的主张呢?”谁知王阳明只找王华干活,却压根不听王华的大道理。王华眼见管不住儿子了,干脆与南昌诸氏联姻,让儿子去做上门女婿。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陈抟老祖:道家玄学传奇人物却拒绝柴荣赵匡胤,看透天机还是不屑
- 面对来者不善,不如学学圣人王阳明如何巧妙应对?
- 千古奇人王阳明,他有多牛不是你随便想像的
- 国士无双:中国“铜王”朱炳仁惊艳世界的传奇人生
- 五本都市传奇小说穷小子陷入窘境,身世之谜破解,化身富家公子
- 历史上真实的江左梅郎,一生传奇,比琅琊榜的梅长苏还要精彩!
- 现代人能从王阳明心学中汲取到成功学的知识吗?答案让所有人失望
- 大型古装传奇爱情剧《燕云台》中,萧燕燕与韩德让是怎么认识的?
- 心学大师王阳明,如何运用上兵伐谋,让宁王朱宸濠一步步上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