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也是江南生员出身的顾炎武曾痛斥:“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为缘,甚有身自为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阴事,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前者噪,后者和;前者奔,后者随。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加,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说到江南,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自然是文气盛行,民风温婉;说到秀才,大家第一印象又是什么?那当然是斯斯文文,知书达理。那江南地区的秀才呢?自然是儒雅的才子形象了。我国,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有意思的历史,这很可能会打破你这种固有印象。
文章插图
额,这种语气和威胁方式大家肯定耳熟,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类似的方式来威胁人,比如:你等着,我叫XXX来找你算账。但你放大话说要找你帮你出头,起码找个像样点的人嘛,比如江湖大哥什么的,这样有威慑力,比如下图,这个威胁力度当然大了。
文章插图
但你来个:我雇秀才打汝….你找下面这样的帮你出头?
文章插图
其实还真不是你想的这样,明朝后期这些江南的秀才们“横”起来还真的是很难对付,比泼皮无赖都烦,关键问题在哪里呢?不是秀才们多心狠手辣,而是这些人做了事情,官府很难追责,古代读书人是有特权的。古代的府、州、县皆有儒学,明初规定:凡廪膳、增广生员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附学生无定数,这些人都有政府关照,这里面廪膳生待遇最好,毕竟成绩最好嘛。而且,古代识字率不高,这些人在知识上有一定垄断地位,所以乡邻要打官司,应对文案啊什么的,也经常找这批人。那这会造成什么后果?你想啊,这些“读书人”某种程度就相当于垄断了基层权力,他们安分守己还好,一旦闹起来….一些士子势力强大的地方,比如苏州等地,经常出现府县衙门被士子搞得一地鸡毛蒜皮。
文章插图
“孔孟之道”先不管,先要眼前利益
文章插图
他们不仅干预行政,还掌握地方舆论,党同伐异,同时推卸自身责任,隐漏钱粮(这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奢侈淫佚,醉生梦死。活生生的地方邪恶势力。怎么样?是不是和你心目中的“江南秀才”形象大相径庭?所以说,古人吵架时的威胁:我雇秀才打汝,还真不是一个玩笑。其实一直到清朝,有些秀才都是恶霸,《儒林外史》就写了很多这种事情。
文章插图
那明朝后期为什么事情会这么严重?其实这本质问题在于:政府机能的下降。古代虽然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但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基层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比如明朝著名的“里甲制度”,但一旦国运处于颓势,对基层掌控下降,那基层便会被一些地痞恶霸或地方实力派掌握,明后期就是如此。这些生员因为有政府的特权(免役,法令优待),经济实力又较强,又有一定的“文化垄断权”,很容易成为“地方一霸”,他们和地方乡绅勾结起来更是头疼。官府有能力弹压吗?首先明朝后期基层政府很弱势,根本无力招架这帮痞子无赖(你想想地方势力全闹起来,一县之力怎么解决,只能闹大),另一方面,一旦闹出大事情来,“镇压读书人”的恶名和造成了骚乱往往会使得官员自己丢了乌纱帽。而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读书的士子不想着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反而凭着自己的特权和身份四处招摇,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秀才们醉生梦死,横行一方,大明王朝也到了衰颓期。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穷秀才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寡妇下联一出,秀才逃了
- 孟浩然一首“别有用心”的名作,道出多少读书人的尴尬,发人深省
- 秀才出上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才女下联成经典,网友佩服
- 才女出对联招亲:“天字出头为我夫”,穷秀才随口说出下联,成功抱得美人归
- 小姐怕嫁给读书人吃苦,逼迫丫鬟代嫁,20年后指责丫鬟毁她一辈子!
- 揭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 他是明朝书法家,七岁被选为翰林院秀才,被誉为“一代书宗”
- 古人为何对读书人有偏见?老话说:“负心多是读书人”,有道理吗
- “秀才”相当于现在啥学历,博士能考上吗?看完感叹:读书真重要
- 古代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考中难度有多大,分别能当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