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乎于义,乃人立身之本。《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天地间的生灵,人最为珍贵;而所具备的所有德行,没有高于孝的。生而为人,我们首要感谢自己的双亲。从新生到成熟,父母渐渐老去,身为人子要学会反哺。俗语:“子女不孝,没有福报”,人性的诞生,伴随着“知恩”。不知恩,便不知孝也。今天,我们便来解读这句俗语。子女不孝,没有福报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孝,简单来说就是爱戴双亲、顺其心意、养其身体。
文章插图
古时,统治者将“孝”与“忠、义”相连,形成家国同构的概念;君为天下父,臣为子,所谓“臣子”便由此而来。臣到了地方,为政一方,又被称为“青天大老爷”,为地方所有人之父,故普通百姓见政府高官要行跪拜礼。由上到下,不孝便意味着不忠、不义,不论身处何位都会受到制裁,在古代,不孝之罪极重。公元1866年,汉川县有一人名叫郑汉祯,口碑极坏,因为其经常辱骂母亲。一次因为小事,郑汉祯和其妻子共同辱骂老人,老人回了几句,便被郑汉祯打倒在地,不省人事。旁观者报了官,恰巧湖广总督在此巡视,听闻此事后,立刻命人将郑汉祯夫妻关了起来,上报朝廷,很快皇帝的回复下来了。【 老人|古谚说“子女不孝,没有福报”,那老人呢上半句是对长辈的忠告】
文章插图
首先,郑汉祯夫妇被处以死刑,族长因为管教不严,致使发生此等恶劣事件,处以绞刑;郑家的左邻右舍因为长期目睹此事,未有报告官府,被发配充军。郑家的直系血缘亲戚,也均被判以死刑,而郑汉祯妻子娘家,同样被流放,母亲脸上刺字,就连当地县官,也被因为未能体察民意,被撤职。大概报官者自己都没想到会如此严重,须知官府所做之事,必须合乎大义。彼时儒家思想被奉为正统学问,“父子之道,天性也”,不孝,有违天道,那么作为天子,便要奉天意对不孝者进行处罚。
文章插图
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与之相比,现代则要宽松许多,更多是以道义束缚人心。倘若现在明文规定“不尽孝者,没其家产,夺其性命”,还有谁敢不尽孝?当然,若真这么做了,又有违人权,过于重刑,太过极端,不合一国立法之原则。中国人不信命,但却相信冥冥之中的天意,与佛家的“因果轮回”有几分相似,今日之因。得他日之果,今日种下不孝的恶行,他日便会招来祸事,没有福报。作为子女,“尽孝”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作为父母、长辈、老人,又该如何对待子女?事实上,俗语“子女不孝,没有福报”,还有上半句,即是“老人无德,一家遭殃”,是做长辈的忠告。
文章插图
老人无德,如同天子昏庸。因为“君权至上”、“孝者为先”的影响,下面的人无法反抗,只能一路走到黑,甚至灭国、家破。所以,老人德行很重要。古罗马戏剧家西塞罗曾说:“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老人,在生活中沉浮的时间很长,见过许多是是非非,拥有更多的经验。经验即是智慧,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玉有瑕,再怎么雕琢也难成美玉。老人德行出了问题,后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既定事实,一家门风如何,全看老一辈人的教育和德行。
文章插图
老人德行恶劣,那么家中子嗣濡目染下,也必定会染上恶习、恶德,恶性循环,到最后招来祸事,家破人亡。教育行业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并非空谈,而是要真正落在实处。倘若不能身先士卒,不能以己作为榜样,却要求孩子如何去做,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庄子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可见真正的孝顺,不能一味的顺从父母、顺从君主。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小寒」来了 这个隐形“凶手”,需要警惕!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 老人500万卖掉祖传宝刀,专家失望指责,老人:你们无权干涉
- 终极笔记里,张日山活着成了百岁老人,那么张大佛爷哪里去了
- 农村老人爱说:“穷不碰三艺,富不亲三人”,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 《老人与海》一书,用朴素无华的文字,让人充满了精心的表现力
- 老人打扫祠堂时发现一本族谱,经专家鉴定全村都是皇室后裔!
- 农村老人爱说:冬在中,暖烘烘,是什么意思呢?今年冬天冷不冷
- 乾隆送给魏璎珞的通草花,全国仅一位80岁老人会做,技艺面临失传
- 农村老人常说“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