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


 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羌族邛笼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
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羌族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羌寨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碉楼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开平碉楼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楼有广东江门开平碉楼和藏区高碉为典型代表。
 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在甘孜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民居建筑除了“崩康”之外,还有高碉和节日期间的帐篷城。在道孚境内一个叫扎坝的地方。这里据说是最后一片走婚部落,因为高碉的存在,这里的走婚习俗也迥异于其他地方,被称为是“飞檐走壁”的爱情,男生必须有本事徒手爬上几层楼高的碉楼,才可能见到爱人。历史上,大小金川一带就有建碉的风俗,有高碉是男孩娶亲的必要条件。甘孜境内的有高碉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后汉时期,目前在甘孜境内的18个县中都有古代高碉的遗迹,可以分为丹巴、康定、道孚、雅江、九龙等县的石砌高碉和新龙、乡城、巴塘等县的夯土高碉。
 气候|【重磅整理】高考地理一直强调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文章插图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其建筑具有以下独特性能:
充分的经济性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这2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它取自山坡,因而不存在破坏耕地问题。旧楼若须拆除重建则墙土可以重复使用,或用于农作物肥料,不会产生象现代砖石或混凝土房屋那大量的建筑垃极。一般来说,由于屋架通风较畅,木构件受白蚁侵袭或潮湿糟朽的情形并不严重,旧料可以2次使用,土楼的施工技术较易掌握,可以完全人力操作,无须特殊设备。通常建楼时间安排在干燥少雨的冬季,此时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大大降低建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