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 二 )


所以我们测试了样品的快充技能 。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结果如下: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怎么来判断 1 小时大概能充多少电呢?
用PD快充来举例:

  • 理论上 , 充电宝 1 小时的能量为 5V×3.6A×1h=18Wh, 如果手机电池的容量是 3000 mAh , 按照 5V 的输出电压算出能量是 15Wh, 那么 1 小时就已经差不多可以将一个没电的手机充满了 。
  • 不过实际上 , 手机电量达到 80% 左右或者即将充满电的时候 , 手机电池的电流会逐渐减小 , 充电速度会变慢 。 这是正常现象 。
另外我们按照输出电压标准进行了检测 , 所有充电宝都通过测试 。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三、其他加分项我们还对所有样品做了过充保护、跌落测试及阻燃性等测试 。
  • 过充保护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在满电情况下 , 继续以 1.2 倍额定电压充电 。 结果除了 13 号 , 其他充电宝都有过充保护 。
13 号 TYPE-C 口在充电时已经烧坏 , 无阻燃剂外壳已经烧焦和熔化 。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另外 , 4、5、8 号在启动保护后未能自动复位 , 在使用上麻烦了一些 , 大家很难自己在家复位 , 也就无法继续使用了 。
  • 自由跌落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除 13 号过充测试失效未进行跌落测试 , 剩余样品实验结束后 , 外壳都无明显摔裂 。
  • 拆机情况(拆机有风险 , 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
我们拆了这 13 款样品 , 来看里面的焊接方式: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下图左边为点焊 , 在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里应用非常成熟 , 样品中 3、5、7 号为点焊 。
右边为锡焊 , 容易虚焊而脱落 , 其他样品为锡焊 。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另外 ,1、3、4、5、6、7 号的聚合物电池有温度保护传感器 , 其他样品无温度保护传感器 。
再来看看材质:PC 比 ABS 的阻燃性好 , 但是价格更贵 。
红外分析后产品塑料主要材质结果如下( 3 号外壳材质是金属 , 不在分析范围内):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 阻燃性
外壳材质的好坏是充电宝品质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 , 阻燃的外壳能在充电宝异常起火时起到作用 。 下图是样品外壳燃烧后的比较:
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炸”了办公室文章插图
由于 3 号是铁壳 , 没有燃烧 。
从燃烧情况对比看 ,5 号和 7 号的外壳阻燃性能更好 ,5 号有不阻燃的防震胶垫 , 所以燃烧时间更久些 。
而13号在过充保护测试时就出了问题 , 燃烧时直冒黑烟(参考前面的动图) , 靠外力都很难扑灭[敲打]
阻燃性能不仅跟材质有关 , 还和所加阻燃剂的品质和数量有关 。 所以同样是 PC 材料 , 测试结果也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