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改掉生活坏习惯

受访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创始人之一、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冯 雪
本报采访人员 高 阳
小到失眠、腰痛 , 大到慢病、肿瘤 , 现代人所患疾病的60%都与生活方式有关 。 可以说 , “生活方式病”是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 但生活方式又该如何调整和改变呢?日前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宣布成立国内首家“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 。 在这里 , 医护人员将用何种方式帮大家养成健康习惯呢?
去医院改掉生活坏习惯文章插图
《生命时报》采访人员带你一探究竟 。
“不像医院 , 更像健身房”
“第一次来就觉得这里一点都不像医院 , 更像健身房 , 在这里治疗不会有压力 。 ”在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治疗两个月的王先生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 , 通过生活方式训练 , 他的血压、血糖已经降了不少 , 爬山旅游都没问题 。 在这里 , 没有抽血化验 , 也没有吃药打针 , 每个人都在有序地做着各种生活方式训练 , 循序渐进地改变不良习惯 。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多学科、扁平化、协作式管理 , 分为多个训练室 。 在心肺评估室内 , 患者进行踏车呼气测试时 , 心血管医生可随时监测其心率、心电图、呼气功能、肢体协调性等指标 , 做出心肺功能评估和诊断 。 在微氧治疗室 , 有专门的仪器帮助患者调理肢体血管微循环 。 在压力管理室、心理诊疗室 , 心理医生会与患者交流互动 。 在静态康复室 , 有医师指导患者做呼吸操、八段锦等功能性训练 , 帮他们调整呼吸 , 疏解压力 。 中医理疗室内 , 中医师给患者开出个性化康复处方 , 可在这里针灸、拔罐等 。
中心最开阔的地方当属运动大厅 , 分为有氧运动区和抗阻运动区 , 跑步机、哑铃、卧推器、划船机……这些在健身房最常见的运动设备 , 这里一应俱全 , 还配有专门的儿童训练区 。 最重要的是 , 设备全部智能联网 , 患者的各项运动指标都能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 , 方便医生随时干预指导 。 正在建设中的开放厨房和作业治疗室 , 模拟了下班回家的状态 , 比如逛超市怎么看营养成分表 , 回家做饭的营养建议 , 如何休息 , 睡前习惯等 , 教会大家将健康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创始人之一、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表示 ,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压力管理等 , 只有从改变一个人到改变一个家庭 , 用“饮食处方”“运动处方”替代药物 , 才能将健康生活意识融入到生活中 , 最终达到“健康中国”的目标 。
生活习惯不改 , 病就越治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 , 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总死亡原因的70% 。 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这四个关键不良生活方式占比最大 。 过去30年 , 我国吸烟致死率显著增加 , 80%的居民每日吃盐多于12.5克 。 过去20年 , 男女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分别下降44%和36%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曾表示 , 虽然我国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 但发病率持续增长 , 陷入“一直在治病 , 病却越来越多”的怪圈 。 他呼吁 , 要对医学模式进行反思 ,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是一种对当前医疗模式的突破 。 冯雪表示 , 一直以来 , 医院对于生活方式治疗 , 要么让患者回家自己做 , 要么只是做一些简单宣教 。 但效果较差 , 部分患者自觉和依从性差 , 部分患者想改变却不知从何做起 。 国际上 , 生活方式医学在过去20年快速发展 。 1999年 , 生活方式医学的一部专著正式出版;2004年 , 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成立;2017年 , 美国联邦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
“过去 , 医生是有心无力 , 现在 , 我们愿意跟患者一起成长 , 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 ”冯雪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中心主要面向人群是已存在风险因素的患者 , 比如“三高”、肥胖、有明确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 , 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中晚期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