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中国人的气质》: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和他的预言

鸦片战争打开了清王朝封闭已久的国门,但也使清王朝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遭受破坏,政治遭受压制的同时,清王朝的文化也在遭遇冲击。
在这一时期有很多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内地开始传教活动,他们在中国除了传教以外,还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很多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这些资料成为了西方社会了解大清王朝的重要资料。
传教士|《中国人的气质》: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和他的预言】在众多西方传教士所留下来的文献当中,美国来华传教士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气质》影响力最大,早在1890年,史密斯就开始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了。他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观察,这些文献在欧洲、美国产生了极大反响,很多读者纷纷致信给他,要求他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书籍出版。
 传教士|《中国人的气质》: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和他的预言
文章插图
1894年,他将这些文章整理成《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正式发行,之后文章翻译成法语,德语,日语,风靡西方世界。在中国近50多年的生活,让他对中国人有了极其深刻的理解,他曾预言了当下中国发展的现状。
生活在底层下的大清人民
在当时,很多西方传教士对于大清社会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康熙六十一年,大清人口正式突破1亿,道光年间更是猛增到4亿左右,这时中国人口数量几乎占据了当时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3,可是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社会并没有随之发展。
当时的西方社会已经逐步走向了工业化,社会形态也日益趋近于近代社会。但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清朝依然处于传统的农耕社会,这就导致当时清朝人民的生活质量极差,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卫生问题都无法保障。
在清朝末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街上成群结队的孩子。当时底层街头的孩子,可不像我们现在在街边看到的小朋友那样干净可爱,当时中国底层的很多孩子就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
 传教士|《中国人的气质》: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和他的预言
文章插图
史密斯在自己的作品中曾记载,1878年,清朝社会上流行性斑疹伤寒很是猖狂,很多人都因为染上这种疾病而死去。当时有一个外国人雇佣的车夫也患上了这种疾病,在他患病不足半月的时候,他忽然性情暴躁,跑出了医院,人们找到他时,发现他把头伸进了护城河的铁栅栏内。
等到人们把他带回去后,竟然发现他的热病痊愈了,不过腿上还有风湿病。按理说这样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应该得到照顾,但是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即使病成这样,也不得不为了生存下去,继续工作。
一次,车夫在街边捡到了一枚炮弹,他想把炮弹外面的铁壳拆下来卖钱,结果引发了大爆炸,他的左腿被炸烂。路人将他送到了医院,经过治疗后,他的左腿被截肢。按理说此时的他应该好好待在家里,但他很快又重操旧业,半年以后,他又捡到了一枚炸弹,这次他的整个手掌都被炸掉了,左胳膊被火烧焦,右脸被弹片划伤。
这次车夫没有像上次那么好运,没有路人将他送到医院,他在太阳底下足足晒了4个多小时,后来一位政府的官员经过此处看到了他,于是便命手下人将他送到医院。等到官员走后,手下人把他扔在了沟里,不再管他的死活。
 传教士|《中国人的气质》:136年前,旅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和他的预言
文章插图
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车夫在醒来之后依然凭借自己的毅力爬出了山沟。他用自己的单足跳到了一家米店门口,在这里他找到了一篮子饭,就在他准备已在店门口吃饭时,店主赶走了他,此时的他身体状况极差,但并没有完全失去神智。后来他被人可怜,送到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始终没有特别严重的症状,4个星期后,他竟然又拄着拐杖出院了,中国人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令人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