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

大家好 , 我是作者“梅间一壶酒” , 我的文章内容围绕“石玩”和“盆景”两类交替发布 , 创作的乐趣在于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支持 , 喜欢我的作品的朋友欢迎点赞、转发加个关注 , 这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 谢谢 。
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文章插图
【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无锡盆景始于近代 。 清末明初爱植兰蕙、杜鹃 , 盆栽者不乏其人 , 其中朱春泉在南门泰安堂国药号所植树桩盆景在江南一带颇有名声 。 后继者李梦菊、卢阿锡的盆栽盆景曾为大家所欣赏 。 1959年园林部门组织一批人员到宜兴山区挖掘树桩数千余盆 , 有些作品曾在锡惠公园寄畅园展出 , 少数精品还受到国家领导人陈云等同志的赞扬 。 近几年来相继参加了1979年在北京举办的盆景艺术展览、1982年江苏省首届盆景评比展览和195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盆景评比展览 。 在历届展览中均得到好评和获奖 。
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文章插图
无锡盆景的风格有以下几个特点:质朴自然 , 秀丽明朗 , 潇洒飘逸 , 层次分明 , 立体感强 , 形神兼备 , 意境入画 , 技巧上无传统模式束缚 , 而是博取众长 , 因材发挥 。 在树桩的加工上 , 首先辨清主干与分枝的结构层次确定造型的形态 , 使主干与分枝、叶片相互协调 , 过长的粗干在截短时 , 由粗过渡到细 , 使之自然 。 在枝干变曲时 , 前后摆后具有质感 , 不流于软弱无力 。 粗干用棕绳吊扎 , 较细的枝干用铅丝攀扎 , 也可用短的铅丝勾扎 , 形成干片骨架 。 在枝片的修剪上 , 经常除去上伸枝和下延枝条 , 叶片周围的枝条 , 修剪时让它略有长短之分 , 不宜修得过分整齐、呆板 , 失去自然形态 。 冬季落叶后的修剪 , 叶梗分布清楚 , 细致整修 , 是保持叶疏片薄 , 枝更清晰 , 显示披筋露骨的关键 。 树桩盆景成形后的配盆 , 选择盆的式样、尺寸、深浅、色彩与树桩的品种大小姿态相得益彰 。 并用浅盆露根 , 如根系发达的树桩、花木 , 还可龙爪附石:大石依附在粗根和主干一旁称“附石式”;块石可安嵌在露根底部空隙间 , 根从石上横跨而入土中称“跨石式” 。 树石蔚然一体 。 其中太湖饭店张国保的浅盆尤为突出 。 他认为盆景应具有“一浅二露”的特点 , 以型理根或以根定型 , 桩景的枝干、叶冠和根系三者有机结合 , 一气呵成 , 表现得夸张烘托 , 雄劲挺拔 , 富有顽强的生命力 。
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文章插图
水石盆景在加工制作上选石广泛 , 因石构图 , 随类赋彩 , 劈削雕琢 , 不露斧凿迹 , 借鉴国画皴法 , 使用尖嘴扁凿 , 相同绘画中的用笔 , 按轻重、上下、左右 , 运转自如 。 高耸的山石用正向雕琢上下刻划 , 皴法要直中求曲 , 低平起伏的山石斜向雕琢 , 皴法要斜曲有变;表现云林折带皴法 , 凿子横向左右雕琢 , 皴法在横迭中求曲;悬崖临空处用反向雕琢 , 由低往高处略向外展;平台用扁凿劈削或锯截;洞壑要有明有暗、大小斜曲、深浅的变化 , 位置要恰当 , 暗洞深邃 , 明洞透澈 。 山石上的洞壑是虚体 , 除能增加奇美外 , 还能协调重心作用 。 透洞不宜过多 , 如百孔破碎 , 易失去整体感 。
无锡盆景的艺术特色文章插图
大山大岩石上褶皱参合变化 , 应随时变换剥琢方向和位置 , 明暗向背 , 顿挫缭绕、粗细长短 , 疏密相间 , 气韵贯通 , 做到既有轮廓 , 又有褶皱 , 轮廓即石分四、深、凸面 , 参和阴阳 , 达到石看三面真的效果 。 山石上无树则颓 , 有树则茂 , 栽植品种大小姿态与山石融为一体 。 山顶宜矮小结顶;山背要通直露顶;山坡树姿略有倾斜 , 高低参差;山脚四面空旷 , 栽植注重姿态 , 疏密有致;悬崖骨干壁上最宜苍古虬曲 , 多缠错叉 , 如蟠龙回首 。 山石上种植除增加气氛外 , 还能有弥补空隙 , 分隔前后层次的作用 。 点缀好似画龙点晴 , 丰富诗情 , 扩大景观 。 人物的点级要与景相呼应 , 人在看景 , 景亦在看人 , 观者亦在山水之中了 。 塔偏于山头一侧 , 亭的安置比较灵活 , 山腰山脚屋宇掩映 , 平渚浅滩板桥架楼 , 点缀要符合地方特色 , 同题名意境相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