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史意义上的唐宋八大家,不仅仅只是八位文学巨匠个人成就的体现,同时也彰显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会转型,以及文艺思潮的深刻流变。
" 文学史意义上的唐宋八大家,不仅仅只是八位文学巨匠个人成就的体现,同时也彰显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会转型,以及文艺思潮的深刻流变,这种变化也深深地影响着唐宋艺术史的发展,尤其是宋代文人艺术思潮的产生 "。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林介绍说:" 此次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题的文物展,其实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唐宋艺术转型的时代风貌,以及后世对其追摹的文化崇敬 "。
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 "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而且明确地提出了 " 士人画 " 的概念,对以后 " 文人画 " 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 " 宋四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文章插图
唐宋艺术之间出现巨大转型
自明代开始," 唐宋八大家 " 的概念逐渐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标签,成为中古以来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学运动。而由此我们不禁会追问:是什么样的社会进程、文化土壤和历史契机促成了 " 唐宋八大家 " 的产生?唐代双星和宋代六家在其文化内核上有无时代性的差异?尤其是在 20 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从此提出了著名的 " 唐宋变革论 "。学界经过百余年的探讨与反思,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也在不断关注唐宋之间的诸多转型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李林教授指出:" 其实类似于文学史、文化史等领域,在艺术史的发展进程中,种种现象确实也体现出唐宋艺术之间的巨大转型。尤其是在文化品格与审美趣味上,唐宋两个朝代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应该充分考虑到作为文化主体与社会审美潮流的变化。所以,在参观本次展览的同时,观众们可以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走进唐宋八大家的时代,真正地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
" 本次展览综合了传世书画、碑帖、器物等多种类型的主题文物,为我们勾画出了‘八大家’产生前的文脉传承以及产生后的文化余响。区别于以往以简单的文物为中心、过于学术化的展览方式,这次展览是辽博尝试以‘大文化’概念为出发点,以社会大众文化接受为中心的策划尝试。从展览开幕至今的社会各界反馈情况来看,这种策展理念的转变无疑是成功的。尤其是以唐宋八大家为切入点,其实为广大观众呈现的,是以文学、艺术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从唐宋之变出发,辐射元明清乃至当代人对唐宋文化的不断解读。"
苏轼在宋代艺术
乃至文人画传统中
具有标志性意义
" 说起唐宋艺术史,可以说这是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艺术高峰。但在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中,我们无法绕过的一颗最亮的星,无疑是苏东坡," 李林表示," 可能由于专业背景的原因,唐宋八大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模式,是文化史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难以逾越的高峰。"
" 作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的代表,苏东坡具有最为综合的文人素养与人格魅力。其仕途生涯、宦海沉浮的际遇与自身的高洁人格,成为后世文人最为推崇的精神楷模。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自然无需赘言,无论是其诗、其词还是其文,都独具特色,自成一家之风貌。在书法上,位列苏黄米蔡四家之首,开一时之风气。在绘画上,其枯木竹石的文人花鸟画,奠定了中国文人画情感表达的基本调性。其对于士大夫绘画的概念提出与品格界定,成为北宋文人画思潮的重要理论奠基和后世文人画发展的重要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宋代以苏轼、文同、黄庭坚、米芾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对后世一千余年的书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是我们理解最具中国特色的文人画艺术的金钥匙。" 李林教授说。
- 好故事彰显团结力量 听他们讲述“统战文化建设·同心故事荟”
- 67岁的张幼仪重回康桥,被问爱不爱徐志摩,她的答案彰显格局
- 王安石: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究竟是利民还是乱天下
- 一代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的昌黎先生,也以貌取人过
- 宪宗迎佛骨,差点处死唐宋八大家之首
- 《“华龙”腾飞》:彰显建设者的精神力量
- 为什么说媒体推广引来八大家热潮
- 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欧阳修散文名篇·朋党论》
- 为何古人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这种进制设计,彰显先进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