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房玄龄为啥在古代历朝宰相中获得高评?

文/赵心放
 历朝|房玄龄为啥在古代历朝宰相中获得高评?
文章插图
《新唐书》云:房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后世史学家评论唐代宰相无不首推房玄龄: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在古代中国历朝宰相中,笔者管见,房玄龄算得上在位时间长,获得高评的一个人物,颇有代表性。(一)政治触觉敏锐房玄龄自幼聪明伶俐,十分勤奋好学,会写文章,书法不错,家乡州府举进士,18岁获封羽骑尉。房玄龄20岁时随父亲去京师。那时还是隋文帝朝代。他私下对父亲讲:当今皇上没什么才能,诸子嫡庶不分,最终会互相诛夷倾轧。表面看来天下一片太平景象,但灭亡之日翘足可待。后来父亲生重病卧榻,房玄龄一直侍奉左右,以孝悌闻名乡里。上天应验了房玄龄的预言。隋炀帝当政后,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李世民兄弟随父亲李渊也趁机起兵。两个月后的一天经过房玄龄家乡,真的是人之相交讲的是个缘份,房玄龄和李世民初见面,便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般亲热。
 历朝|房玄龄为啥在古代历朝宰相中获得高评?
文章插图
为什么呢?通过交谈,房玄龄认定隋朝将亡,李渊父子会取而代之,血气方刚的李世民大有作为,于是毅然“杖策谒于军门”。李世民觉得房玄龄是个难得的人才,马上任命其为记室参军。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房玄龄目光长远,老成持重。凡出征得胜,将领们都习惯成自然的全力搜求珍玩宝物,惟独房玄龄特立特行,四处访寻各类人才推荐给李世民,以树立求贤若渴的高大形象。收集图书典籍,以备将来有朝一日治国之用。李世民所用的不少谋臣猛将都十分感念房玄龄推荐之恩,一有机会尽死力报效。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里,房玄龄一直掌管军谋大事,一应军书表奏来了,他很快就能厘清思路,不用打草稿就能拟定回函。高祖李渊对侍臣讲:房玄龄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历朝|房玄龄为啥在古代历朝宰相中获得高评?
文章插图
(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唐朝开国后,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心生疑忌,认为李世民是自己继承皇位的最大威胁,便与李元吉联手,要置李世民于死地。房玄龄清醒地认识到这点,力荐李世民效法周公,除掉李建成及其同党。房玄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重要人物,从而奠定了他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的特殊地位。在22年的宰相生涯中,房玄龄忠心耿耿,受到了李世民和朝官们赞誉。房玄龄忠实地贯彻李世民主张的“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诏令,大力“精官简政”,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同负责修订律令,以宽厚平和实用的风格为宗旨,对原有的律令进行简化,除去隋朝的苛酷刑法。经房杜两人修订后的律令,初唐以后各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对于差缺的法令、礼乐、制度等,均由他们二人主持制定补充。
 历朝|房玄龄为啥在古代历朝宰相中获得高评?
文章插图
在史称的“贞观之治”中,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事无巨细均亲历亲为。唐代的官职,正一二品基本上是虚设,房玄龄是正三品。度支郎中是唐代尚书省度支司郎中的简称,从五品上,权且按现在的职责和级别套算,相当于财政部长。为了切实搞好全国的预算收入和支出,他兼任度支郎中,具体负责打理账目。一天到晚忙得连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了,曾多次当面劝他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疲劳。可是房玄龄依然故我,毫不懈怠地工作。(三)宰相肚里能撑船某年李世民授予他太子少师职衔。太子少师就是太子的老师,虽然是个虚职,但系正二品,享有很高的政治生活待遇哦。房玄龄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以免树大招风惹人嫉恨,旋即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退出权力中枢。李世民不仅不批准,还下诏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再次请求。太子要准备仪式正式拜见老师,房玄龄始终不愿意接受如此礼节,谨慎维持君臣之道。有一次房玄龄生了重病,他听到传言,说有个官员讲,房玄龄得的病如果能医好,我们就一定要去看他,因为这样能加深感情,以后嘛还能得到他的一些好处。如果得了医不好的病,就不用去看他了,那完全是在搞空事。房玄龄的威信很高,和朝臣们的关系处得很好,大家都纷纷去看望他。那个官员囿于面子,也只好一同前往,见到房玄龄感到很尴尬。房玄龄不仅不发脾气,还笑着对那官员说:谢天谢地,我知道我不会有啥大问题了,因为你都来看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