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诸葛亮丰的后人郎邪阳都人 , 诸葛家门阀 。虽然不是二袁家这种大门阀 , 孙权也不敢小视诸葛家地方势力 。打个比方诸葛家不是袁绍这种级别大门阀 , 但也起码是曹操这种级别小门阀 。诸葛家是可以利用来对付江东传统势力的 , 毕竟荆州和江东是两股不同的势力 , 在孙权重用诸葛瑾、诸葛恪之前 , 并没有看到他们在东吴有多大的势力范围 。东吴困扰孙权的最大麻烦就是江东本土的世家门阀 , 他们排斥着外来的一切 , 包括荆州的诸葛家 , 包括诸葛瑾、诸葛恪 , 包括重用他们的孙权 。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其实是鲁肃 , 三顾茅庐七年之前 , 鲁肃在和孙权的卧榻之谈中就提出三分天下 , 联合抗曹 , 有机会拿下荆蜀 , 和曹操划江而治 。所以当刘备兵败以后 , 鲁肃北上去找刘备 , 后来的刘葛亮的劝战其实是水到渠成 , 因为多年前鲁肃已经为孙权算好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孙权喜欢用的人 , 比如吕蒙 , 周泰 , 甘宁 , 诸葛瑾基本都是江东以外的人士 , 诸葛亮祖籍山东 , 家在荆州襄阳城外 , 他去孙权那边 , 完全可以参考他哥一家 , 位极人臣毫无问题 。而且以诸葛亮的脾气 , 孙权肯定会利用他削弱顾陆朱张四大家的权利而不用自己下场参与宫斗 , 这是陆逊做不到的地方 。诸葛亮真要到东吴 , 结局必然不得善终(参考陆逊) 。以诸葛亮的在蜀汉掌权期间的行为看 , 必然不会主动成为孙权打击江东大族的帮手 , 还会调和两方的矛盾 , 但孙权一定不会采纳(特别是孙登死后) , 江东大族会欣赏 , 但不会予以支持(如北伐) , 可能就是一个大号的吉祥物 , 无法尽展其才 。
至少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 , 来敏、李严只是流放、被贬没有被杀 , 反而继续使用李严之子李丰 , 李严谎报军情 , 导致北伐终止 , 罪名坐实 , 且有众多大臣联名弹劾 , 没死已是万幸(李严自己相信诸葛亮之后会再次启用自己 , 但随着秋风五丈原 , 李严知道蜀汉不会再有诸葛亮那样的广大胸襟 , 故抑郁而死) , 来敏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做官 , 只是管不住嘴乱说话被免官 , 但还是多次复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瑾是一个旅人理想升迁模板 , 先出名门 , 小有声名 , 被人表举 , 然后亮明支持主公的态度 , 成为主公的政治工具 , 一生小心翼翼 , 滑不溜秋 , 大树底下再发展自己的家族 。一步步来的 , 不存在三顾茅庐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开创事业的问题 。诸葛诞好歹守着根 , 除了站错队 , 正常发挥 。谁也没有诸葛亮被三顾的待遇 , 谁也没做到诸葛亮相父专政的地位 , 谁也没留下诸葛亮旷古烁今的传说 。这不影响结论 , 东汉未乱 , 诸葛亮正常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 也能做到青史留名的位置 , 但曹魏东吴 , 是没法做出三顾操作的 。诸葛瑾传里写的东西 , 浅层次的看了下 , 都是他怎么替孙权处理官员关系的 , 重大外交内政政策没明确表示 , 就是服从 , 没有一件事站错队呢 , 哪怕鲁肃表举的 , 也没继承鲁肃的政治主张 , 说明宗族在东吴没什么既得利益没什么牵绊他的东西 , 比较潇洒 , 只要专心揣摩孙权的心思就够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孙权可不是爱屋及乌来善待诸葛瑾诸葛恪 , 我倒觉得诸葛瑾、诸葛恪被低估了 。几大世家在天下大乱时各有手段 。诸葛氏和陆氏应该是惺惺相惜或者兔死狐悲的 , 这两个世家中 , 陆氏大多集中庐江死于孙氏 , 诸葛氏则分别投资魏蜀吴 ,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 都是一时人杰 。先不说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兴复汉室 , 就说东吴的政治制度就不符合诸葛亮的施政风格 。众所周知 , 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法家门徒 , 讲究中央集权、令出一门 , 而东吴的政治架构却是类似周朝的封建领主制 , 孙权本人是东吴共主 , 各地世家豪强享有完全的治权和军权 , 战时各领麾下聚集于孙权或其授权人旗下 。打赢了夷陵之战的东吴 , 为什么在易攻难守的徐州平原不得寸进?夷陵是守土 , 为守护自己利益的领主们自然同心协力的出死力 , 而徐州脱离了他们可控制的范围 , 打下来只有孙权渔人得利 , 自然磨洋工 。面对这样的局面 , 在东吴没有自己基本盘的诸葛亮是无法也不愿接手的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