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烟台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为文旅发展添彩


 发展|烟台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为文旅发展添彩
文章插图
“‘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文旅融合发展专场发布
胶东在线12月10日讯(采访人员 许加薇 邬勇)烟台扎实推进文物非遗活化传承,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探索“烟台路径”。
织密织牢保护网络。文物方面,建立“市、县、镇、村、单位四级责任、五级保护”的文物保护网络和体系,对上争取文保专项资金1.24亿元,实施了43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80家国保、省保单位得到及时有效保护。非遗方面,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建立起保护中心+传承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推动非遗保护长效发展。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烟台剪纸群体性保护模式”获评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烟台路径”。坚守“考古前置”底线,对基本建设用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好地下文物,近年来平均每年完成前置考古勘探面积在100万平米以上,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保障了项目实施。聚焦芝罘仙境项目建设,成立专家委员会、专人跟进、专题服务,探索“超前谋划、考古先行、跟进研究”的文物整体保护、连片利用的“烟台路径”,着力打造百年传世精品工程。
传统文化体验内容不断丰富。依托全市37处博物馆、纪念馆成立了烟台市博物馆联盟,“场地联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每年开展各类文物展览、公教活动3000余场,接待观众百万人。今年国庆,烟台博物馆策划开展“黄水河畔考古记”直播活动,解密考古背后的故事,观看量突破5.4万人次,居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二名。发展葡萄酒、钢琴、钟表、胶东民俗等民间博物馆20余家,形成了国有、民间博物馆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
出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门方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市列入文物保护目录的抗战遗址170处,每年投入抗战遗址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全方位建设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重点打造了红色教育“一核四点、四大板块”,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全力打造胶东红色文化品牌。
据了解,全市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旅游景区向公众开放的有10余处,占比近60%,让群众走进来,在旅游体验中彰显文物资源独特魅力。
【来源:胶东在线】
发展|烟台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为文旅发展添彩】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