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住|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众多将士主张杀了他,李世民为何非要保住他】《新唐书》中有载:“敬德之来,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谓之千载,顾不谅哉!”
古人言: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匹万里挑一的好马也需遇见懂马之人,方能成为千里马,否则不过是众多马匹中平凡不过的一者。人才亦是同理,唯有遇见赏识之人,方可一显才华,诸如刘备于诸葛亮,又如李世民于唐名将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投奔李世民,从此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列前茅的名将,有了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此二人的君臣相遇,可谓是成就了一段千年佳话。
文章插图
一、君臣相遇,然杀声愈高
尉迟恭,字敬德,故又称尉迟敬德,其乃是铁匠出身,身强力壮。时处朝代更迭,值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何以安家?壮年之际的男子或从军,或起义。尉迟敬德先是在高阳服役,并参与了数次的剿捕匪盗战斗,屡屡立功。而后校尉刘武周在山西朔州扯旗造反,勇猛的尉迟敬德投身起义之列。
乱世之下,群雄逐鹿,而其中最大的一派当属陇西的李氏家族李渊,其所占据的太原之地是夺取天下的重要一地。这也就意味着,任何想南下的势力都必须先过了李渊这一关,刘武周亦是如此。一个是北周的世袭贵族、隋朝的国公,一个是出身乡野的军阀、校尉,孰优孰劣,一眼可见。
然,本是实力差距巨大的两方,在首次对战时,刘武周派出的尉迟敬德却是轻而易举地就击溃了唐军,甚至活捉了唐军的主要将领。如此局面,于唐军来说,何尝不是奇耻大辱。
最终还是军事才能过人的李世民及时赶到,才将刘武周的势力打得节节败退,只留尉迟敬德一人困守孤城。在尉迟敬德手上牺牲的唐军将士不胜其数,本该落一个必死的结局,幸而得了爱惜人才的李世民招降。这便是尉迟敬德和李世民的君臣相遇,亦是日后数十年君臣之义的开始。
然,降将在新的阵营里,注定是要经历一些不顺的。尉迟敬德初入唐营时,便议论纷纷,其中大多皆是不认可他入唐营的。
文章插图
原因有二,一是李渊的堂弟李孝基死于敌军,且是被尉迟敬德所俘虏的;其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过于信任,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甚至于以屈突通、殷开山为首等人多次请求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而李世民却始终没有同意。那么李世民为何顶着将领的不满,坚决要保住尉迟敬德呢?此原因有三。
二、忠心不二,数次的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纵然不报,亦不可杀之。最表面来说,尉迟敬德对于李世民是有着多次的救命之恩的,以其中两三次为例。
其一是于公元620年,在讨伐王世充的战事中,李世民曾率几百骑兵到榆窠打猎,却不想被王世充的数万士兵包围。如此紧要关头,优劣势立显,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更是直逼李世民,幸而有勇猛的尉迟敬德奋勇冲上,救下了李世民。
亦是趁此时机,尉迟敬德护卫着李世民杀出了敌军的重围,随后又孤身突入敌军,在唐军赶到后,大败了王世充军。尉迟敬德还活捉了敌军的大将军陈智略,胜果累累。王世充只身逃脱。
文章插图
此战足以可见尉迟敬德誓死效忠的决心,李世民也因此而特赐他黄金百两。亦是此后,两人的君臣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
其二便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救主,在政变时,李世民在纵马追赶李元吉之际,却因衣服被树枝挂住,而坠马落地,被李元吉夺弓欲扼杀李世民。正是在如此危难之时,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并喝叱李元吉,并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尉迟敬德救主的故事不仅仅于此二次,尉迟恭屡屡在最紧要的关头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救命之恩莫过于最大的恩情,因而李世民才如此厚待和赏识他,自然也就不会杀了他。
- 明朝|明朝灭亡前,官员个个哭穷;明朝灭亡后,家里的银子一分也没保住
- 明朝|如果崇祯退守南京,明朝能保住吗?
- 朱元璋进庙烧香,问方丈皇帝要跪拜吗方丈回答10字保住命!
- 隋唐|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二儿子死前的一首诗,保住另两个儿子的性命
- 诗人遇上强盗,本以为小命不保,即兴作了首诗,太经典命也保住了
- 靖康之变宋朝6大名将集体哑火,默默无闻的他用大刀保住宋朝尊严
- 封神演义,姜子牙要斩纣王儿子,此人赶紧制止,保住了纣王的后代
- 历史上真正的“铁鞭王”既非尉迟恭,也非呼延赞和呼延灼,而是他
- 朱元璋进寺庙拜佛:朕也得跪下吗?方丈答1句话保住全寺性命
- 阮小七的行为让宋江头痛,却保住4条好汉的命,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