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 二 )


 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
文章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社会时尚整体影响,先后流行人民装、列宁装、中山装、学生青年装、绿军装、西装、茄克衫、喇叭裙、牛仔裤、连衫裙,时尚款式大多从上海流入。农民雨天在野外作业时,起初穿棕榈丝织制的蓑衣,后来被塑胶雨衣所代替。
清代浒山民间的男子留辫子,戴红缨帽,已婚妇女盘发,未婚女子梳辫子。
民国以后,男子剪去辫子,将头发理成光头、平头、圆头等款式,以后许多人理两边分开的西发,俗称对角西装。女子除老年妇女继续盘绕绕头以外,大多剪成齐耳短发,并在额前留一丝刘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子的光头减少,平头和西发增加。女子除短发外,发型花样增多,有单辫、双辫(俗称两角辫子或羊角辫子)、烫发等。在废除红缨帽以后,男子的帽子也不断变化。
 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的礼帽主要有沿袭明代的西瓜帽(俗称小帽)和从西洋传入的铜盆帽(俗称大帽)。勤于田间作业的农民,夏天多戴由稻草、麦秆或蔺草编制的草帽(俗称凉帽或阳帽),雨天戴箬壳制的斗笠(俗称斗篷)。冬天戴罗宋帽,帽子呈倒圆桶型,前面开一个方口,正好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巴,帽沿上翻至耳朵上方后,露出整个面,又遮住头顶部分。女子多用包头,或者戴绒线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先后流行八角帽、鸭舌帽、工人帽等。
浒山民间的鞋子,基本上是布鞋,不论鞋底还是鞋帮的主要面料是土棉布。
鞋底由一层一层的棉布叠起来再一针一针缝制,其中间还要夹一、二层箬壳防水,再夹几层涂过浆糊后晒干的布把,以增加硬度和平整性。缝制鞋底很费时费劲,俗称砌鞋底。鞋帮的面料以黑色为主,夹鞋分平口、圆口和松紧口,棉鞋有河蚌口(中间留缝)和鸭舌头口(脚背处留半圆形软翻盖)。
 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
文章插图
芦花鞋
为了漂亮一些,女子的鞋帮常用丝绸作面料,并绣上花,作为出客鞋,俗称绣花鞋。不少长期居家不出门的人,夏天喜欢穿拖鞋,冬天穿芦花鞋。
普通的农家男子为适应地域环境及方便生产劳动,常常自己专门制作一些专用的鞋子。
草鞋和布条草鞋,材料便宜,制作简单,使用起来轻松,夏天便于纳凉,冬天配上布制的草鞋袜(夹层并用线缝制),既保暖又洒脱,宜干活时穿着。
桐油钉鞋是专门在雨天出门时使用的鞋子,在鞋底加上防滑的钉子,在鞋帮和鞋底涂上桐油(有的整只鞋子在桐油里浸泡一下),可以防止雨水渗入鞋内。
箬壳鞋也可防雨水,但不耐磨,多临时用一下。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渐流行胶底的帆布帮的球鞋,夏天出现塑料拖鞋和凉鞋,雨天则使用全胶压制的套鞋,当然还是以皮鞋为尚。
袜子最初是由纺织布缝制而成,后来逐渐被针织线袜所取代,材料也由原来的棉纱线变为尼龙丝、腈纶丝等化纤。随着裙子的流行,女性中一度流行长统袜和连裤袜。
浒山民间的饰品,是富贵华丽的象征,同时也带有避凶趋吉的色彩。
佩戴饰品以妇女儿童居多。饰品的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其制作所用的材质,有黄金白银的,有玉石珍珠的,也有镀金镀银的。
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女子的头饰主要有用以修饰头发的金钗、玉钗和珠花,用以修饰耳朵的耳环,用以修饰胸前的项链和项圈,用以修饰手的手镯和戒指,用以修饰脚的脚镯。
儿童的饰品多由长辈亲戚所赠,以银质为主,寄予长命百岁、吉祥如意之希望。主要包括带有长命锁的金银项链及银项圈,带有铃铛的手镯和脚镯。小女孩也有戴耳环和头花的。
 年代|说说浒山各个年代的那些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