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传说的古碑中,神秘的宋太祖誓碑早已不存。这块誓碑仅仅镌刻了三行字,却被称为宋代的“大宪章”,它从根本的制度上确保了宋朝走向中国文明的巅峰。誓碑的内容被后世所津津乐道,而它的真实性也常遭吐槽。有一篇《太祖誓碑质疑》就认为关于“誓碑”纯属子虚乌有。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这通神秘的宋太祖誓碑。相传,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把后周8岁的小皇帝赶下台。黄袍加身后的第三年,秘密刻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内一通“誓碑”,然后用金丝织成的黄幔遮挡着殿门,封闭甚严。明令礼部官员只有在祭祀列祖列宗和新即位的皇帝拜谒太庙时,才可以进殿跪拜誓碑,恭读誓词。每次都严格地按照礼仪程序进行。全过程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小太监随从,其余的人都远远地站在庭院里。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文章插图
太监上前,先检查殿门的封条是否为原封,然后打开锁,先进殿内焚香明烛,开帐,不敢仰视,很快走下台阶。皇帝跪拜碑前,默默地读碑文,读罢,再拜,然后出殿。群臣和近侍没人知道底细,更不敢过问。誓碑前立誓做为一个制度代代相传,“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泄漏”。即使心腹大臣如宰相,像韩琦、王安石、司马光这些名望很高、历代皇帝最为倚重的人,也都不知个中秘密。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文章插图
直到宋钦宗即位,在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南下,俘虏了徽宗、钦宗,太庙里的礼乐祭祀诸法物全被掠去,太庙大门洞开,任人进出,人们这才发现,原来夹室内只有一碑,高七八尺,宽四尺余,字只有三行: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只于狱中赐尽(令其自杀),不得市曹刑戮(在刑场上当众处死);亦不得连坐支属(不牵连别的亲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不按誓词办事,必遭天杀)。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文章插图
这三条内容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第一条反映的是政治和解。因为宋朝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的周世宗柴荣后人的江山。对柴氏为什么那样百般呵护、优礼有加呢?因为赵匡胤本人就是后周的大将军,后周第二代皇帝柴荣(周世宗)对赵十分倚重。周世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即位后一面励行改革,一面进行统一战争,怀着“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图壮志,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虽然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在位仅有6年,但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文章插图
周世宗死后,7岁的恭帝继位。第二年,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朝廷命赵匡胤率军御敌,刚出京师不远,就在陈桥驿发生兵变。不管怎么说,赵匡胤对于前朝的态度还是令人感动的。他先问部下:“我有号令,尔能从?”将士全部下马齐声道:“唯命是从!”可是,赵却说:“太后(周世宗的妻子)、主上(小皇帝),吾皆北面事之(我都把他们当做君王对待),汝辈不得惊犯;大臣(指周臣)皆我比肩(都跟我是同僚),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n)戮汝。
 子虚乌有|神秘的宋太祖誓碑,被誉为宋代“宪章”,它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
文章插图
第二条反映的是不因言获罪,提倡思想和言论自由。赵胤是一介武夫,善骑射,曾为驯服一匹烈马,马失控冲进城门,跑到城墙上面,赵的前额撞到城门的门楣上,坠落在地。人们以为他的脑袋早已撞得粉碎,可是他却慢慢爬起来,追上烈马,翻身而上将马驯服。这样一个人却十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曾对身边的人说:“我想要武将们人人读书,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左右不知所对。赵匡胤即位后第四年要改年号,告诉宰相不得用前代用过的年号。改为“乾德”后第三年平定了前蜀,发现前蜀后主的宫人用的铜镜,铸有“乾德四年”字样。他询问一位大臣,对方回答说:“这铜镜是前蜀时代的,蜀主王衍曾用过这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