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对邻邦乃至世界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外国人来中国参观考察之后,看到中国人与人之间交往彬彬有礼,“五伦”关系和谐、稳定,社会安定,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非常羡慕,把中国誉为“华夏之族”“礼义之邦”,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就是天下公认的领导者。他们心甘情愿地来学习、接受中国文化,接受中国的领导。中国人自童蒙教育的时候,就明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即使是在中国最强盛的时候,也没有搞霸权主义。譬如,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他带领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每到一个地方,给那里的国家和人民带去了茶叶、丝绸、瓷器、先进的造纸术和造船术,而没有侵占别的国家一寸土地。所以,直至今日,郑和仍然受到东南亚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和纪念。
文章插图
汤恩比先生在《未来属于中国》这本书中,认为未来的国家、未来的世界要统一,必须依靠中华文化。这个统一不是靠武力的统一,而是靠文化的统一。中国在历史上有长期统一的历史经验,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中华文化上,认为能够真正解决21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华文化。汤恩比先生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他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历史,在研究了各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论断,绝非偶然,说明他对中华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如果能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带给世界各国的将是和谐、和平与和合。
《群书治要·新语》中有一段类似的阐述,几乎是用不同的话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道者尊,贫而有义者荣。夫酒池可以运舟,糟丘可以远望,岂贫于财哉?统四海之权,主九州岛之众,岂弱于武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贫弱也,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下也。故察于利而惛于道者,众之所谋也;果于力而寡于义者,兵之所图也。”
文章插图
【 仁义|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一)】这句话讲,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上,处理事情要以仁义为根本。对于职位高贵但缺乏德行的人要贬黜;对富有财产但不讲道义的人要处罚;对地位低下但珍爱德操的人要使其尊贵;对家境贫寒但讲求仁义的人要使其富裕。商纣王的酒池可以用来划船,糟丘可以登高远望,这难道还能算是贫困吗?拥有统领四海的权柄,主宰着九州岛的百姓,这难道能说是武力弱小吗?然而论功业却不能够保全自身,论威势却不能守住社稷,这绝对不是由于贫困、弱小的缘故,而恰恰是由于自身缺乏道德、对百姓不够仁义的缘故!所以,明白如何赚钱,却不明白道理的人,必然是众人所谋取的对象;敢于使用武力却缺少仁义的人,必定是战争图谋的对象。
商纣王天资聪颖,口才很好,办事敏捷,力气也超过常人,能空手和猛兽搏斗。他的智慧足以能够应对臣下的劝告,他的言辞也足以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但他骄奢淫逸,不听劝谏。每日和妲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有忠臣来劝谏,他还给以严惩。最后没有人敢劝谏了,周武王吊民伐罪,最后导致他穿着宝玉为饰的衣服投入火中,自杀身亡。
身为一国的国君,商纣王拥有这么大的地盘,也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制造非常残酷的炮烙之刑来残害百姓,他没有道德,不讲仁义,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些历史经验教训,都给我们阐述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的道理。所以,人要使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国家能够长远地保持昌盛不衰,必须讲求道德、讲求仁义,这是决定国家、企业、个人兴衰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
- 《道德经》吟诵:第十一章
- 《老九门》陈皮阿四比半截李武功高强,为何半截李能成为上三门?
- 宋教仁被刺“半吊子”刺客,不简单的案情
- 李白:传统道德的反叛者,解析李白为何任侠,第4个原因让人心疼
- 仁义师太:我国历史上首尊肉身比丘尼,身上女性特征消失
- 为什么孩子越管越叛逆,因为很多父母没看懂《道德经》第34章
- 文物收藏|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是如何从政治行为变成道德约束的?
- 书法字画|赵孟頫说书法用笔为上,启功说书法结字更重要,道理何在?
- 鲜于枢 楷书《老子道德经》!书学虞世南,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
- 水浒,最不要脸的师徒组合,师父假仁义,徒弟一言不合就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