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来看古代读书人艰难的科举之路( 二 )


 范进中|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来看古代读书人艰难的科举之路
文章插图
考取秀才后的下一步,就是去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了。这个乡试可不要以为是由乡村举行的,它是由省里举行的统一考试。要是考上了举人,就能得到更多的实质性的好处了。除了继续享有秀才的好处以外,举人还可以免掉赋税,这可就十分的吸引人了,这不但对自己有利,还会引得很多家乡的财主来钻空子,把他们家里的土地和人口都依附在举人身上,以达到免除徭役、赋税的好处。范进中举之后,就有直接来送房产、田地的,还有主动投身于他为奴的,这其中,必定包含着隐形的利益交换。举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具有了当官的资格,当然,是在他们实在是考不上进士的情况下。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举人出身,他后来的两次会试都落榜了,所以只好放弃了继续考进士的机会,被派到福建的南平县做了一名教谕。要想由举人的身份直接当官,运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得有职位空缺才行,有的书上就半开玩笑地说,明朝的官员死了以后,前去吊唁而又面露喜色的人,一般都是在等空缺的举人们。
 范进中|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来看古代读书人艰难的科举之路
文章插图
举人们若是三年乡试都不中的话,还可以主动去吏部登记在册,等相应的职位有了空缺的时候,吏部就会派人把这些登记过的举人们再翻出来,从中挑选一部分人去当官。挑选的标准,既不是文章的好坏,也不是等待时间的长短,而是吏部大臣自己的喜好。到时候,大臣把这些举人们叫到一起,一个一个去相看,据清朝科考制度中的大挑来说,主要是挑人的身材和脸型。身材要魁梧,而脸型则一般细分为三个等级:“国”字、“田”字型的脸是最好看的,“风”字、“申”字型的脸算是中等,最下等的脸型,就是“由”字、“甲”字型的脸了。范进考中秀才的时候,恰好那年也正是乡试的年头,范进和几个好友打算一鼓作气,接着去参加乡试,可他却被丈人胡屠户痛骂了一顿: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得意忘形了······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想来范进的脸型应该是最低等的“甲”字型,自然比不得方面大耳的形象更容易当上官,不过,等范进真的考上了举人,胡屠户立即就改变了以往对相貌的看法:胡屠户道:“······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我小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范进中|从《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来看古代读书人艰难的科举之路
文章插图
由举人到进士,小说中的描写是相当简略的举人虽然可以做官了,但毕竟有些不靠谱,怎么说也不如考上个进士更有保障,出来就直接是候补官员了,可古代的科举之路,走起来的确是十分艰难的。据记载,康熙五十八年时,江西省乡试共有12000多人参加了考试,而录取的举人却只有90个。进士虽然比举人稍微好考一些,但录取率也不过是二十分之一左右。小说中对于考秀才和考举人的描写,还是相当精彩的,但等到了考进士的时候,描写就相对的简略一些了,一个原因,是作者写作时的详略安排,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小说的作者吴敬梓,终其一生也只是考中了一个秀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