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用先锋的形式书写古典的中年 ——读陈丹燕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 二 )


喜欢看云的母亲向女儿描述了云下的世界:爱情、癌症、草原、血缘、新西兰、爱尔兰……“在照片上,云却是这样激烈不安的面貌”,她还拍下了两朵坐在旧烟囱上的云,“假装自己是烟”。她是要告诉女儿,命运就像云一样“突然显现”。
在书里,我们一口气看到了陈丹燕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拍下的那么多云,虚构的情节与真实的云图完美融合,文字和图像互相激发想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像的积累催生了陈丹燕这次的实验创作,隔着时空的图片素材在情节中升华为崭新的、直观的线索,极具个性的风格化语言在小说体裁中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展现。就这样,来自数次旅行途中的云成为图文小说中重要的元素——不仅是配图,不再是装饰,而是小说人物构造的一部分,也是作家创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书写|用先锋的形式书写古典的中年 ——读陈丹燕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
文章插图
▲陈丹燕
云图、月季、人偶……因其细腻丰富的美都足以成为恋物的对象。无论恋物者使用的是镜头还是文字,在反复对焦、失焦、描摹、刻划、联想或留白中,被赋予寓意的这些“物”衍生出其文学性的存在。这些故事感伤而不哀,从容地跨越时空,并连缀起人类历史上无数的绝妙创作,女主人公都有坚韧、多思、睿智的特点,恰如莫言在评价这本书时所言:“陈丹燕持之以恒地描绘和剖析旅行中的世界与自我,她以女性的细密敏锐感知自然的终极神秘,并神游在与世界各地那些曾经的伟大心灵交流的内心世界中。”
人偶·“恋物”的最高级别
内心世界的神秘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我本人最推崇的是小说中名为“悬丝”的第一个故事,因为它有丰富的层次,刻画出中年况味之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这个故事中的人偶也最能体现本书的互文性:欧洲的人偶和日本的人形首尾呼应,意象互相套嵌,用第三个故事里的由美子所说的那句话来理解第一个故事最到位:“人形是沉默的、被操纵的,操纵者也是沉默的、被操纵的。”
故事设置在布拉格老城,巴洛克风格的木偶博物馆,以及德国黑塞的格林兄弟故居——陈丹燕曾循着《哈扎尔词典》去塞尔维亚找字里行间的梦呓源头,所以,这样的地理设定读来特别亲切,特别陈丹燕。
美国中年男人本“觉得自己就像这座城堡一样,高悬在自己的少年和老年之间”。 他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被解雇的失业者,但失去的又何止是工作?他藏到百年历史的木偶中去,试图脱离现实——包括妻儿,包括有关灵魂的古老的人生难题——试图读懂德文版的《浮士德》。他要清洁成百上千的木偶,读懂它们的表情、衣饰和背景故事,甚至将自己代入类似的形象:或是穿着亚麻外套的中年男子,或是殷实人家的少年。
自认是一败涂地的中年人,还要奔向魔鬼吗?
 书写|用先锋的形式书写古典的中年 ——读陈丹燕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
文章插图
人不断与人偶比对,确立相似点;人不断地欣赏人偶的表情,“你脸上那种吃惊最好看”;人在人偶的寓言中寻求移情,“被女人伤害,就像舌头上的黏膜被滚烫的布丁一下子烫掉一样”,“她恪守妇道,视野狭窄,所以是非观才会这样坚硬,她站在丈夫身边,就像一道楼梯上的扶栏那般可靠和乏味,毫无心肝”,“大多数男人在未被击溃前都一样”。 每一张陈丹燕亲自拍摄的木偶照片都恰如其分地担任了主角的配角,第三人称故事里的主人公用第二人称细数人偶的故事,就是这样,作家借人物之口,倾诉出自己对中年的深刻体认。
本再次迎来李平——把《白雪公主》从20岁演到了50岁的中国提线木偶演员,她曾以纯美风格广受欢迎,中年时却深入格林童话的黑暗,明白了女巫“脱离男人们的审美观”所以才是自由的,这才懂了白雪公主的悲哀。去年,她来看过女巫的木偶,还找出了黑塞木偶戏家族的白雪公主。她感应得到古老木偶蕴含的灵力,“林立的线绳是木偶的生命,就像人类命运的轨迹……同时也是悲剧性的”,但她无法冲破自己的瓶颈,仍在寻觅灵感,寻求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大师告诉她:“天才演员的最后三分心血,常常也不得不烂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