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尘缘
2019年初,在春天就要来临,暖阳即将铺满大地的时候,林清玄带着一如既往地清明、乐观走了。他的匆匆而别,又一次让我深切地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文章插图
从新闻中得知,走的前一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还把自己的杂文集《在云上》中的一段话留在了微博里:“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现在看来,这段不是遗言的遗言,多像是林先生留给广大读者的殷殷期望。
【 思维|不只是奔走才叫旅行,静坐在文字中思维,同样也是一种美好的旅行】我想,这样的离开,倒也符合林先生生前关于自己阔别尘世的种种设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经过一个优美的地方,不经意就在美中死去了。”“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
文章插图
或许,在此之前,已经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他把自己最后一本书取名为《人生幸好有离别》,并在其中留有这样的句子:“不管有没有准备好,不论是不是愿意,我们总是起步在旅途中,消失在旅途中,人生是一个漫漫的旅行,没有终站,只是走到了偶然的地方,力尽而止。”
就这样,那个曾经带我走进散文天地的人,那个曾经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我写作、激励我逆风飞翔的人走了,力尽而止,不说抱歉,不说遗憾,只留下了这些熟悉的文字,如菩提,如珠玑,在这清欢的人间伴我。
时至今日,犹记得多年前的那段趣事儿。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林先生的作品,初识“芳名”,还以为他是一位女作家,那些清丽娟秀的文字,更是令我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伊人”心仪不已,直至后来,在电视上的访谈节目中才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真的难以想象,长相酷似电影《功夫》中“火云邪神”的林先生,竟然拥有如此轻盈灵动的禅意凡心,这内在与外在的巨大反差,不但没有使我对他的好感有丝毫减色,反而更加为之折服。
其后,又陆续读过多部林先生的文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而彰显出的博大无私地悲悯情怀。他在《海边的白蝴蝶》中这样写到:“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他的《真诚相待》这样写到:“让我们在每一个相会,每一个因缘里,都能全心地付出与融人,都能无私地感谢与奉献,每一刻相待都是最真诚的相待。因为,因为,百年后,这些都不可得了!”这些话语,无不凸显着林先生善良、慈悲、真诚的内心。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得爱与包容,就是成功。”这是林先生对成功的精彩诠释。身处喧嚣的尘世里,捧读林清玄先生的这些文字时,又能让自己浮躁的心灵从中得到洗濯净化。那淡如溪水的文字潺潺而过、娓娓道来,却又意味深远、亲切温和;那种禅意凡心中的笃定,让人淡泊、静虑,教会我该怎样用一颗柔软心去面对生活。可以让我与林先生一起,“循着时光的河流向上游前进,两岸花树宛然,群山微风依稀,好像重活了一次。”
文章插图
林清玄曾说:“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林先生的散文,字里行间永远散发着清新隽永的气息,那俗世喧嚣中长出的禅意,那平常琐碎中悟出的道理,那朴素语言中阐述的情感,让我在文字的旅行中,阅读到一片的澄净世界,这是对美、对善、对爱最深厚、最真诚的表达。但愿这如皎洁月光般文字,能照亮我们的梦想,温暖我们的心房。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明清机构之都察院:劝谏皇帝只是一个笑话,全方位无死角监察百官
- 鬼谷子之思维差异:注意这一点,你就是智者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别以为她只是《红楼梦》里的“探春”,看看她导的戏,质量也不差
- 那个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们瞎编?
- 东西方宗教差异,中国宗教是实质主义,西方宗教只是形式主义
- 孔雀只是个妖王,如来为啥会屈尊认她做佛母?背后势力到底有多大
- 庄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人生
- 《鸟声透明的鸟声》我只是秦岭边上,匆匆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