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三毛6年婚姻丈夫亡故,一生无儿女,生命弥留之际为何说看到孩子

文/映真相信看到三毛的名字,有不少人一定和笔者一样,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电影《三毛从军记》中那个头上三根毛的小孩,当然如果你开始读小说了你就一定会知道还有另一个三毛,一个伟大的三毛!三毛,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英文名ECHO,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雨季不再来》、《滚滚红尘》。1943年3月26日出生在重庆,幼年时举家迁往台北,21岁时在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后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和德国歌德学院。24岁那年,三毛只身远赴西班牙,1973年与西班牙男子荷西结婚,婚后在撒哈拉沙漠生活。1979年,荷西潜水身亡,三毛结束流浪生活回到台北。三毛跟荷西相识12年,结婚6年,到丈夫荷西身故,两人竟一直无子女?也许我们可以从她情感经历一探究竟。
 撒哈拉的故|三毛6年婚姻丈夫亡故,一生无儿女,生命弥留之际为何说看到孩子
文章插图
六年之约西班牙马德里大学三年级,三毛认识了还不到18岁的荷西,那时候的荷西只是马德里大学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圣诞节的晚上,荷西却突然给三毛送来了礼物,异国他乡一个小屁孩送自己礼物,三毛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她不以为意,那是一个比她小8岁的男孩,姐弟恋,三毛在心里摇摇头。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三毛佯装生气道,我有男朋友。三毛第一次认真的审视起这个西班牙的男孩,但是显然三毛的话打击到了荷西,于是荷西就再未主动找过三毛。等到三毛因未婚夫猝死再次返回西班牙,在一个好朋友家里,荷西从背后抱起三毛时,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拉开了序幕。
 撒哈拉的故|三毛6年婚姻丈夫亡故,一生无儿女,生命弥留之际为何说看到孩子
文章插图
我想去撒哈拉沙漠看看1973年,三毛与荷西来到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而吸引三毛来到撒哈拉的原因却是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沙漠的生活不断激发着三毛的创作灵感,她将在沙漠里的见闻和朋友们的故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她的第一部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于1976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写到:“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可见她对荷西的爱是多么深沉。
 撒哈拉的故|三毛6年婚姻丈夫亡故,一生无儿女,生命弥留之际为何说看到孩子
文章插图
孩子三毛从小就是个内心孤独的人,在与荷西结婚前接二连三的感情挫折,使她婚后完全地将自己的爱投入到荷西身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来分享丈夫的爱也不行,孩子可能是他们爱情的第三者。她自己就曾说:养一个小人没问题,但一生一世的爱担不起。加之那时的三毛刚三十岁,荷西又是欧洲人,思维模式跟东方人不一样,孩子对于他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事,而且也不一定是非要有的。那时候的荷西也非常忙,荷西的工作是一名潜水工程师,经常在大加那利岛以外执行潜水任务,每周才回家一次。聚少离多后,三毛突然也渴望其孩子来,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个玩笑。1979年9月30日,正是那一年中秋节的第二天,晚上1:30,三毛接到了荷西因潜水身故的噩耗。三毛的爱侣荷西走了,她悲痛欲绝,回到阔别12年的台湾,成了台湾文化大学学生们最喜爱的教授之一。三毛曾经说,荷西去世后的前几年,她不读书不写字整日在花园里种菜,从买种翻土到浇灌收获,用身体的劳力distract精神的颓废。直到几年后的一天,她在菜地里劳作时开始哼起了歌,她一惊,然后坐在菜园里大哭起来。"我又活了过来"。从那以后,三毛似乎爱上了小孩,在她在大陆游历的那些年,可以经常看到她与孩子的照片。笔者从这些照片中,看到的都是三毛的满眼爱意。
 撒哈拉的故|三毛6年婚姻丈夫亡故,一生无儿女,生命弥留之际为何说看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