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 兰亭序|天下第二的真迹行书,你却欣赏不来?】
文章插图
▲《兰亭集序》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
文章插图
▲《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
文章插图
▲《黄州寒食帖》
北宋,苏轼
为何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下第一真迹行书?
其实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还未被发现(其真迹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昭陵,此陵未被开发),我们现在所见到是兰亭序是唐太宗时冯承所摹写的并非真迹。而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真迹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以它就是天下第一真迹的行书。
《祭侄文稿》横59.6公分,纵29.2公分,大概相当于两张A4纸横着拼起来的大小。
文章插图
大多数人看见这幅作品一定会满头问号,为什么这样的字可以成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而且许多毛笔字初学者对颜真卿的映像是从他工整的楷书字帖开始。这幅作品给人极大的反差。
文章插图
墨点字帖·颜体楷书入门教程——偏旁与结构
文章插图
墨点字帖·颜体楷书入门教程
文章插图
今天小墨就为大家解析一下《祭侄文稿》,这篇饱含悲痛一气而成的书法作品。
字字泣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感情与书法的合二为一
从“惟尔挺生”开始到“百身何赎”用笔豪放,章法左右飘忽不定,字局、行距变化较大,形成跳跃性变化。接下来的“呜呼哀哉”到全文结束“尚飨”二字嘎然收笔,章法从行草逐步改变为大草,压抑的情感爆发出来。其间不少自然的涂改,恰恰与茂密浓厚对比,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无意间调节了浓密沉闷的空间,造成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强烈反差。舒张开朗,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觉,使悲愤情绪得以宣泄。这也正说明了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的论断。
文章插图
《祭侄文稿》其墨法苍润,流畅自然。干笔枯墨,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
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笔墨写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压痕出现难以控制的伤痛轨迹。通篇气息流畅,随着心情的不可遏制,越往后越挥洒自如,无所惮虑。两个“呜呼哀哉”的狂草写法,足见书家悲愤之情不可言状。最后的三行如飞瀑流泉,急转直下,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其情感交织而产生的笔墨效果使作品达到艺术的巅峰状态。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的悲恸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从《祭侄文稿》中多处用枯笔修改的迹象表明:颜真卿在写这篇草稿时情绪激动,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且无暇注意墨色的变化,虽笔中无墨仍然继续书写。然而这些干枯的笔墨,却给人以苍劲老辣的感觉,与浓重的笔墨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枯、润、浓、淡、虚、实的变化,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召力。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西游记五大绝世高手排名,如来仅能排第二,第一常被人误认为懦弱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宁家人人唱新歌《天下甯氏一家亲》收好不谢!
- 《唐诗三百首》谁的诗最多?王维第二,李白屈居第三,谁是第一?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全球3大著名快刀,反曲刀之王,最霸气
- 10条度娘都搜不到的古风情句:一场梦境,荣华谢后,君临天下
- 赵孟頫晚年《临兰亭序》(绢本),端稳清劲
- 《最会做职业规划的历史名人》第二季:范蠡为何能成为人生赢家?
- 比兰亭序早一千年的书法长什么样 稀世国宝毛公鼎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