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计算开辟新战场( 二 )


现在的链路是:使用者有需求 - 自己开发 , 结束 。 快的话全程半个小时搞定 。
(2)准确性 。 经过上文提到的层层对接 , 最终开发应用的程序员对需求的理解已经很模糊 , 应用未必能满足使用者需求 , 经常要重复 2、3 次才能改准确 。 当然也有情况是不改了 , 然后因为不好用 , 这个应用就被闲置了 。
这两个问题解决 , 会直接提升企业应用的数量 。 本来 , 应用开发的速度和准确性都不达标 , 极大降低了人们使用应用的欲望 , 往往就用回了纸本、Excel 和 Word , 回归“非数字化状态” 。
一旦两者达标 , 用户使用欲望提升 , 应用数量会快速增长起来 。
虽然这些小应用还无法和庞大的 ERP、CRM 等大规模企业办公软件抗衡 。 但小应用如同毛细血管 , 密密麻麻 , 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需求 , 让许多没有接触过 IT 技术的人员和业务 , 第一次实现了数字化 。
而且 , 在云底座连通的条件下 , 这些小应用们为整体的 IT 系统带来了“最后一公里”能够提供的原始业务、经营、人员、财务数据——而这恰恰是整体 IT 系统梦寐以求、往往求而不得的 。
进一步推想 , 这些最原始、实时的业务记录 , 那些云服务厂商们提出的数字化下的“智能决策”、“智能流程”种种设想 , 才能有条件实现 。 对于企业来说 , 那些设想才不会停留在画饼阶段 , 而是真正变成“降本增效”的数字化工具 。
对于云服务商来说 , 那个成为全社会(而不仅仅是互联网)的数字底座的愿望 , 才有机会真正达成 。
所以说云计算正在进行“扩圈运动” , 行进在普及的拐点上 , 大概因为上面这些原因 。
02
云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路口
讲到行业的拐点 , 还是要讲下这个行业过去经历了什么 。
众所周知 , 十多年前 , 在云计算刚刚落地应用时 , 关于云的构想有无数个 , 真正走通的只有一个:以亚马逊和阿里云为首的 IaaS 模式 , 也就是服务器虚拟化 , 提供弹性算力 。
这和当时的环境密切相关 。 那时正是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间节点 , 2008 年到 2018 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黄金 10 年 , 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拔地而起 , 流量激增 , 每一家对算力都嗷嗷待哺 。
IaaS 成为最符合当下需求的 IT 模式 , 算力比传统 IT 便宜、且更强大 , 标准化高 。 一个 4 核 2G1M 带宽的云服务器 , 足以满足一位开发者的网站使用需求 。 如果需求更多 , 那就购买更多云服务器 , 反正是按需付费 , 不用的时候不花钱 。
2020,云计算开辟新战场文章插图
云基础设施支出在 2019 年首次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支出
计算早期最经典的上云案例是美国视频网站 Netflix 。 Netflix 本来自己有一个数据中心 , 在互联网中已经足够“土豪” , 但在 2008 年 , 仍然出现了硬件故障导致的宕机事件 , 服务整整停滞了 3 天 , 促使其审视传统 IT 模式的弊病 , 从而寻求云的支持 , 转向亚马逊 。
在中国市场上 , 这一时期最经典的案例应该是 2015 年 12306 上云 。
应该很多人都对 12306 早期的宕机记忆犹新 。 这其实不怪 12306 , 火车票一条线路起点到重点 , 中途任意站点均可生成一张票 , 复杂度比机票、电影票高了几个维度 , 尤其到春运时期 , 上亿人同时购票 , 更是能冲出几十亿的高并发情况 。
从 2015 年起 , 12306 尝试将余票查询功能的 75% 转移到云上 , 用即时扩容的云端算力 , 分担了网站三分之二的流量 。 到 2018 年 , 12306 进一步扩容 , 将几乎 100% 余票查询转移到云端进行 , 查询能力提升至每秒 40 万次 。 这两年 , 已经很少听到有人抱怨 12306 了 。
可以说 ,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 , 云计算解决了算力需求 , 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相辅相成 , 成为这个行业的 IT 底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