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高价厕所”变“仓房” “方便”为何不方便( 二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农民改厕的意愿高涨 , 普遍认为改厕政策好 , 自家只需负担较低的费用和人工成本就能告别又脏又臭的旱厕 , 划得来 。 然而 , 改厕完成后没有如愿 , 新厕所不仅没带来方便 , 反而更不方便了 , 老乡满腹牢骚 。 有基层干部坦言 , 都有任务压着 , 地方急于对上交差 , 对下缺少实地摸底调查和研究 , 导致在部分农村花了大钱却把事办砸了 。

  具体来看 , 致使改厕后出现厕所闲置、弃用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图方便 , 全村一种模式 。 元山子村陈平平家的屋顶单薄 , 冬天水管易冻 , 她想在院子里改造一个旱厕 , 但全村统一采用室内水冲厕所改造 , 她家不得已安装了马桶 。 去年冬天 , 马桶水管一冻就是四个月 , 导致马桶无法使用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多数改厕村 , 全村只推一种改厕模式 , 怎样改、改成啥样 , 农户没得选 。 有的村干部说 , 模式多改起来费事 , 后期维护也麻烦 , 他们认为 , 只要为农户安装了马桶 , 就算完成了厕所革命 。

  二是为了改而改 , 不顾实际 。 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报送的数据里 , 元山子村完成改厕450户 , 占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 数据里所谓的完成 , 实际上大部分是要返工整改的 , 当地不顾已经出现的问题 , 继续按照既定目标推进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有的农区属于贫水区 , 水资源供给不足 , 却跟风改造水冲式厕所 , 对当地有没有水、耗不耗水、能否经常使用 , 缺乏充分考虑 。 乃莫营村一位村干部说 , 村里改厕后的马桶冲一次 , 耗水量高达7.5升 , 无疑会增加村民的经济负担 。 一些农户也表示 , 村里给安了马桶、化粪池就算完成了改厕 , 农民后续使用是否方便 , 他们考虑得少 。

  三是瞻前不顾后 , 管护跟不上 。 目前 , 全区的农村改厕由旗县从企业购买设施 , 并由企业主要负责集中安装 。 农户隔着村、镇、旗县与安装企业打交道 , 导致硬件设施维修、粪污清运等售后服务体验较差 。 在元山子村王二板家里 , 采访人员看到她家的马桶圈上缠着胶带 。 用了还不到一个月 , 两边就坐烂了 , 也不知道联系谁更换 。 台基营村的刘羊换也告诉采访人员 , 马桶水箱按键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 , 水流不止 , 把客厅柜子也泡了 。 对于厕所改造而言 , 后期维护管理才是关键 。 农户认为 , 改厕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工作也要放在重要位置 , 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乡镇专业保洁队伍或农村牧区粪污市场化治理体系 , 确保改造的厕所能够长期使用 。

  四是习惯有待养成 , 农户舍不得用 。 由于全区农村改厕时间不长 , 目前已改厕的农户几乎属于各村第一批使用马桶的人 。 受已有生活习惯影响 , 他们难以立即适应坐着上厕所 。 有的农户觉得用马桶费水 , 为了省钱继续在屋外旱厕蹲坑;有的农户觉得清理化粪池费钱 , 舍不得用;有的农户担心马桶不结实 , 坏了村里没人修 , 有人修还得花钱 , 索性把阀门一关不用了 。 在外面蹲了几十年坑 , 老百姓一时适应不了新事物 。 一位村干部说 。

  小改厕考验基层大治理

  一言堂转向全民参与

  从曝光的情况来看 , 农村改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 小小改厕极大地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 政府决策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 遵循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 不能搞一刀切 , 更不能搞花架子 , 要实打实推进 , 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