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 二 )


空间声学「本格派」在一般家庭中 , 如果对多声道影院观影与两声道音乐聆听都有需求 , 通常就是用一套多声道系统兼做两种用途 , 透过环绕功放来掌控全局 , 但如果你对听音乐时的音质十分挑剔 , 环绕功放恐怕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 而韶韵小马就是这样的挑剔用户 , 为此他在 马兰士 SR8012 环绕功放和 Argon7LS 之间多加一台 Electrocompaniet ECI 6 综合功放 , 并将听音乐的信号源 — Rockna Wavedream 流媒体转盘 + Audiobyte Hydra Vox/Zap DAC 接上 ECI 6 , 如此一来 , 不仅听音乐时的音质绝无妥协 , 观看影院时的主声道也能受益 , 可说是双重满足 。
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文章插图
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文章插图
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文章插图
试听地点在韶韵音响二楼内侧的独立聆听室 , 当天的设定是 5.1.2 声道 , 天空声道使用两支嵌入式音箱 , 才能装进轻钢架天花板 , 不过每个轻钢架空格里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石膏板或硅酸钙板 , 而是夹杂了木丝板与两种专业扩散板 , 某些空格甚至不装 , 让声波可以透进轻钢架 。 小马告诉我说 , 这是他经过不断尝试而得出的结果 , 在不同位置放置不同反射条件的扩散板 , 进而得到自然的声响效果 。 另外他还说 , 他调多声道绝不使用环绕功放内置的自动空间校正系统 , 一律手动调整 , 距离用测距仪量 , 音量则用分贝器量 , 然后再耳听微调 , 分频点则边听边调 , 并且把 DSP 或等化功能关闭 , 尽量减少环绕功放的介入 , 他认为这样的声音最自然 , 动态表现最好 。 果然是从空间声学出发的「本格派」发烧友 。
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文章插图
我被音效笼罩
厚度是决胜关键-韶韵试听Amphion Argon多声道系统文章插图
当天的试听从多声道开始 , 照例我先用 Dolby 在 2016 年推出的 Dolby Atmos 示范片熟悉环境 , 信号源是 Pioneer 蓝光机 。 播放「Audiosphere」 , 就是有圆球与色块沿着内外双环跳动闪烁的那段 , Argon 多声道系统的声音不会有我以前听到的「电子味」 , 而是非常温暖、棉柔、丰润的声音 , 在整个环状周围呈现出很绵密的包围感 , 像是把我前方空间的上半部都给包了 。 接着播放「Leaf」 , 一片叶瓣在树丛中掉落那段 , 我发现 Argon 多声道的空间感比较不是辽阔深远的类型 , 而是更靠近聆听者 , 因此感觉起来才会这么绵密 。 叶瓣飘落的移动感仍旧相当好 , 而且听得出形体大小与远近的变化 , 每个音效的距离也都能清楚呈现 , 我就像是处在树丛中 , 音箱和房间都好像消失了 。 能有这么绵密的包围感 , 细节与能量的投射十分重要 , Argon 借助浅号角将讯息均匀扩散于空间中 , 各声道彼此覆盖 , 声音由点而线 , 由线而面将我笼罩 , 接续之间没有空隙 , 听感自然绵密 。 接着小马和我分享起初电影片段 , 让我更容易了解他的调声方向 ,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动画电影「一级玩家」中的赛车片段 , 引擎声有着十分优异的厚实度 , 以及和音箱体型不成比例的庞大规模 , 并兼具清楚的低频层次 , 让飞车追逐情节显得格外有魄力 。 这样的厚实度与规模感来自丰沛的中低频与低频 , 而不是超低音的极低频 , 小马并没有把超低音调的特别大 , 而是将分频点拉到 100 Hz , 让 Argon 多声道的负担更少一点 , 更专注于中低频与低频 。 又例如「大娱乐家」中女主角在影院演唱《Never Enough》的片段 , 歌声有着非常好的形体感 , 而且质地密实 , 实体感清晰 , 让音响更显浮凸 , 力量更为凝聚 , 气氛更具感染力 。 事实上 , 以 MTM 排列单体的中置声道音箱并不少 , 但声音实体感像 Argon5C 这么鲜明的并不多见 , 可见 Amphion 的技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