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这样一篇课文。说古代有个小孩儿,出身贫寒,但却非常的勤奋好学。由于白天要干活儿,所以他就只能晚上看书学习。但是小孩儿的家里很穷,晚上点灯看书无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好在邻居家里比较富裕,晚上还灯火通明。于是小孩儿便悄悄的在与邻居家之间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然后借助洞口透出来的光照明,由此便可以在晚上读书了。
文章插图
这便是凿壁偷光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小孩儿名叫匡衡,是西汉时期的名人。匡衡的一生确实是比较励志,他从一个家境贫寒的底层百姓,一步步做到了西汉丞相的位置,成为文武百官之首。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励志人生,他小时候凿壁偷光的故事才会为人所津津乐道。因为他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够出人头地。
当然了,匡衡在他自己那个时代,其实影响力要更大,绝对是属于偶像级别的人物。因为匡衡不仅仅是有着寒门贵子的励志人生,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经学大家,外加一代名臣,属于非常具有名望的那一类人。
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匡衡那个时代,天下读书人尽是儒生弟子,学的是儒家经典,是为“经学”。而匡衡在“经学”一道上的造诣颇高,尤其是对于《诗经》的理解。
文章插图
当时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大致意思就是你们就别在这里讲《诗经》了,等人家匡衡来讲才是。匡衡讲解《诗经》那才有趣呢,不仅能解惑,还能使人心情舒畅。
当时匡衡在圈内的地位,堪称经学大家,不仅被那些博士名宿夸赞,连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刘奭也对他推崇备至。而正是因为有着太子的欣赏,匡衡才得以仕途通畅,步步高升。
文章插图
汉元帝继位不过数年,匡衡便屡遭升迁,从小小的太原郡文学卒史,一直做到了光禄大夫,成为天子近臣之首。而后没几年,匡衡又被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行百官督查之权,相当于咱们今天的纪委书记。建昭三年,即汉元帝登基后的第十二年,匡衡接任丞相一职,位居百官之首。此时的他已经是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后来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刘骜继位,匡衡顶着帝师的身份,辅佐新帝。在此期间,他还扳到了弄权生事的宦官石显,为天下除去一害,深得皇帝的信任,天下百姓也对其敬仰有加。
文章插图
此时的匡衡无疑是站到了人生的顶点,拥有一副好牌,论学问,他是经学大家,一代儒宗;论地位,他是当朝丞相,天子帝师;论励志,他是寒门贵子,鱼跃龙门。这样的一个人,在那个时代几乎可以堪比圣贤。整个西汉王朝,从皇帝到百姓,都将其视为偶像。
匡衡的儿子杀了人,原本是犯了死罪。可因为他是匡衡的儿子,所以百姓们并不觉得这是罪大恶极,于是上街为其请愿求情,而皇帝也有心为匡衡开脱,于是便借势赦免了匡衡儿子的死罪。这便是匡衡在当时的影响力。
然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手握如此好牌的匡衡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很快便会身败名裂。当初匡衡被任命为丞相的同时,汉元帝还给他封了侯,封国乐安县,是为乐安侯,食邑三十一万亩。
文章插图
这对于出身贫寒的匡衡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是匡衡并不满足。他在这三十一万亩土地的基础上,还非法侵占了四万余亩。数年之后,匡衡“专地盗土”的事情败露,一时间举世哗然。大家怎么也没有想到,匡衡这样的圣贤,居然会做出贪污的勾当?于是乎,匡衡的圣贤人设瞬间崩塌,曾经万人追捧的圣师名臣,成为了过街老鼠。
- 一生仅演一部作品就退出演艺圈,现却身价过亿,捐上百所希望小学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关爱未成年人】迁安市第七实验小学举行讲故事比赛
-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向新疆库车市中小学校捐赠15万册图书
- 济南中学在济南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比赛中喜获佳绩
- 芝罘文化路小学开展“学先锋做先锋”感恩活动
- 美国的中小学历史课本如何讲中国
- 课本上罕见的7个汉字,在日本很常见,很多人读错了,不信你试试
- 龙潭镇中心小学:苗歌韵律之冬日暖歌
- 北京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活动解锁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