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部地区难凭一己之力实现“碳中和”
文章插图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击发了国内“碳中和”竞赛的发令枪 , 但对于我国中东部地区而言 , 这既是承诺 , 更是一种鞭策 。 以江西省“碳中和”前景为例 , 我国中东部地区“碳中和”之路并非“高枕无忧” 。 文丨江镭
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且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2019年江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75.5亿元 , 位列大陆地区省份第16位 , GDP增速8.0% , 位列第四 。 根据《江西省2019年统计年鉴》 , 2017年江西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995.3万吨标准煤 , 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占比64.9%、17.5%、3.1% , 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85.5% , 省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省外来一次电力在能源消费中占比仅为7.5% 。 2017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525.2万吨标准煤 , 仅能满足能源消费总量的16.96%;其中煤炭对外依存度高达约88.7.3% , 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100% 。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快报数据 , 2019年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35.7亿千瓦时 , 同比增长7.5%;全口径发电量为1403亿千瓦时 , 其中水、火、风、光发电量分别为168亿千瓦时、1128亿千瓦时、51亿千瓦时、56亿千瓦时 , 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420、5153、2028、1004;2019年底全省全口径装机3782万千瓦 , 其中水、火、风、光装机分别为681万千瓦、2205万千瓦、286万千瓦、630万千瓦 , 同比分别净增加54万千瓦、40万千瓦、61万千瓦、94万千瓦 。
可以看出 , 江西省经济发展增速快但整体水平仅位居全国中游;能源电力生产消费增速快 , 且整体呈现出“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以及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特征;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不高;绿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青山绿水涵养和粮食供应任务较重 , 能够转化为能源等工业用地的面积十分有限 。
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保电力供应安全”压力
“碳中和”意味着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要被森林碳汇、二氧化碳利用等抵消 。 按照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部署 , 江西需要借助实施“中部崛起新跨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和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 ,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 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能源电力的支撑保障压力将持续增加 。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能源发展规划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5.4%、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8% 。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 , 江西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可能加快 , 能源电力消费可能将维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 。 省内大型水电资源开发程度接近尾声 , 小型水电开发受到生态环境保护压力 , 省内煤炭产能还将继续退出 , 继续依靠省外输入成为重要选项 。 雅中至南昌的直流特高压开始建设 , 白鹤滩水电送江西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论证阶段 , 同时 , 浩吉运煤专线已建成 。
展望未来 , “保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和“碳中和”双目标约束下 , 江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压力空前 。
一是江西依靠本省森林碳汇实现碳中和不现实 。 根据《nature》杂志子刊物《科学报告》 , 一座1000MW的燃煤电厂需要一个比马里兰州更大的新森林才能抵消其所有的碳排放 。 马里兰州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 即便是绿化程度全国第二的江西 , 10万平方公里的碳汇也只能抵消40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 , 即便不考虑未来新建成火电厂 , 现有的火电厂碳排放已远远超过全省森林碳汇量 。 如果除去耕地、园地和现有建设用地存量 , 全省森林面积和碳汇的增长潜力将极其有限 , 不可能依靠本省森林碳汇解决所有问题 。
二是江西依靠本省集中式新能源发展实现碳中和不现实 。 在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 江西2019年底风电、光伏装机总和不足1000万千瓦 , 折合等效煤电(5000h)装机约200万千瓦 。 2005年江西未利用地仅为1.59万平方公里 , 根据江西省政府规划 , 2006-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使用约1万平方公里 , 可利用的未利用地还需要为未来城乡建设留白 , 未来省内集中式新能源很难有所突破 。 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省内新能源装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