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三 )


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国时期兵的来源——不再单纯依赖贵族阶层 , 国家鼓励男子当兵
春秋时代的结束 , 也标志着以周天子为唯一天子的封建分封制的寿终正寝 , 在经历相互战争 , 各个诸侯国不再拥趸听命与周天子了 , 而是裂变为一个个独立的、统一的帝国 , 原本的诸侯也摇身一变成为绝对君主 。由此也引发了各种机制体制的变化 , 其各国的兵源也已经告别了贵族阶级的特权 , 取而代之的是平民百姓的不得不接受的“福利”和难以承受的责任 。
以战国七雄为代表的列国 , 原本依靠贵族为主体的兵源已经满足不了为实现君主的一统天下的梦想 , 其兵源的多元可以说是拓展到极致 。战国时期赵国的荀况在《荀子》一书中记载:齐人隆技击 , 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秦人其生民也狭鳅 , 其使民也酷烈……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 。
这点子墨说明了齐国为了让更多人当兵 , 让人奋勇杀敌 , 不惜以重金作为奖励 , 而后来灭六国 , 统一天下的秦国更是提出来全民皆兵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 , 在战国时期 , 无论是重农的齐国 , 还是尚武的秦国 , 都在想方设法地鼓励男子去当兵 , 较之春秋时期的兵源更为多元 。
战国时期当兵的目的——没有主张、趋利为主
战国时期 , 各方诸侯纷纷自立门户 , 独撑一面 , 为了确保自己的位子传承有序 , 疆土永固 , 于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变为到战国时期的国君 , 就开始拿出各种丰厚的报酬和诱人的条件 , 来扩充自己的军队 , 壮大自己的国防 。因此 , 当春秋时期旧有的贵族退却 , 当兵不再是人人向往、引以为豪的职业 , 而是更多人养家糊口、混口饭吃的赚钱工具 。
不仅如此 , 我们还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 , 有人专门接受军事训练 , 其中具有代表的有聂政、荆轲、秦舞阳等人 , 他们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 而是谁出价高就为谁尽力卖命 , 这可能算的上今天“雇佣军”的发端吧 。
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奖励战杀 , 攻灭对方 , 统一天下
战国时期战争的终极目的就是为消灭对方 , 围绕这一目的无论是参与战争的双方 , 还是处于旁观者的第三国 , 都不遗余力的奖励战杀 。如秦国确定了以斩获首级多少论功行赏 , 这也造成了有的人为了得到奖赏 , 不只砍敌人的脑袋、俘虏的脑袋 , 甚至将手中的刀剑伸向自己人或者平民百姓 。军队中的士兵如此 , 那么领兵打仗的将领也早已没有以前的贵族范、礼仪感 , 取而代之的杀戮无度 , 甚至是坑杀、屠杀平民百姓 。如:发生在公元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 , 战争历时三年 , 最终以秦军胜利结束 。秦国带兵大将白起 , 下令秦军坑杀赵军及平民百姓40余万 , 留下了“露骸千步、积血三尺”的记载 , 由此白起被称为“人屠” 。长平之战也因此被称为我国离殇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 此役也被看做是白起的封神一站 。
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于战国时期战争的伤亡记载大量见于史料 , 少则几千 , 多则上万 , 几十万 , 在那个时期战争中的斩首和坑杀进入了常态 。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所发动的大小战争都是以击垮对方战斗力、消灭对方为目的 , 由此也进入了一个以军队武力保命拼命的时代 。
最后小结
先秦时代|从春秋的相互制衡到战国的兼并消灭,聊一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可不察也 。这段话说出了战争的重要性 , 但《孟子·公孙丑下》所给出的: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则说明作为战争的主体军队、军队的组成士兵的重要性要远胜于战争 。因此无论是在冷兵器的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 , 军队以及军队构成的主体 , 是战争胜负、国家兴亡的关键因素 。而在由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家天下的分封制过渡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各自为王的郡县制的过程中 , 不仅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伦理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 而且随着旧贵族的没落、新的地主阶级的兴起 , 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不可调和 , 进而小到士兵主体由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 , 大到战争性质由点到为止向兼并消灭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