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在中国土地上发生激烈的碰撞,文化界与之呼应,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白话文运动。
文言文本是古人的口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口语逐渐与文言文差别越来越大,于是没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起,其典型代表就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
不过,白话文当时还只是局限于通俗文学在使用,仍旧不能被大家广泛接受,通用的书面语言还是文言文。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对于语言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都开始说白话。在那一时期我们国家也出现了许多语言学家,其中就有刘半农。
刘半农于1917年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我国第一批获得“康斯坦丁语言学专奖”的语言学家。
在全世界范围内,刘半农都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可谁也没想到,刘半农却因为创造了一个汉字,被中国许多女权主义者痛骂多年。而这个汉字就是我们如今经常使用的“她”。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
大家知道,在近代以前,几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他”、“她”和“它”之分,之所以如此,是古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古文中用“之”指代第三人称,白话文兴起之后则全部用“他”来表示,只是不分男性、女性还是其他一切事物都用“他”指代,这为语言表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外国文学大量涌入中国,在翻译的时候无法区分三者,确实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
1823年,在《英国文语凡例传》中,为了区分英语中的he,she,和it,编者只好用“他男”、“他女”和“他物”来表达,过程繁琐、累赘。在鲁迅先生的早期作品中,曾经用“伊”来指代女性。
不过这些最终还是不方便的,直到1918年,正在北大任教的刘半农终于提出,使用“她”作为第三人称女性的代称。刘半农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提议会引发文化界激烈的讨论与反响。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
其实早在三年前,刘半农就提出过这种想法,只是当时没有正式发表阐述意见。直到三年后,刘半农在伦敦大学深造,他深深感到无法区分三者,会对中国文化界产生消极的影响。规范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问题已经非常重要,迫在眉睫,于是刘半农写了一篇《她字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创造了“它”,用于指代无生物。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半农的提议引发了文化界许多人的攻击和反对。有人认为千百年来皆是如此,根本没有必要做什么改变。也有一些人认为,将女性与男性的第三人称代词区分开,而单在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前面添加一个“女”字偏旁,是对女性的歧视与侮辱。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
为了表示男女平等,是不是应该在男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前面加一个“男”,以示一视同仁呢?而且“他”、“她”、“它”三者只是写法不同,读音上完全一致。
就这样,刘半农在大家的谴责声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写就于英国伦敦,至今依然流传甚广,还被谱写为歌曲。
 唾骂|为方便交流,民国学者创造了两个字,却被当时的女权主义唾骂10年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