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方|贾政:治家无方、教子无能,活脱脱一个迂腐古板的守礼君子

贾政是贾府上唯一“爱读书”的人,但却未见其文战有功或舞文有得,而是靠乃父贾代善的临终遗本感动了皇上,作为对先臣的抚恤,额外赏赐他一个主事之职。他笃信封建礼法,每日依例赴衙公干、依礼归家叩亲,再就是看书下棋,或者与清客晤对,饱听阿谀奉承之辞。可就这么一个毫无情趣的人,却自视不凡,总是摆出一付“道貌岸然”的样子,让亲人畏而避之不及,而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则褒之为“端方正直”的守礼君子。
 无方|贾政:治家无方、教子无能,活脱脱一个迂腐古板的守礼君子
文章插图
贾政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极力把儿子贾宝玉塑造成像他一样的人了,而宝玉则偏偏是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这怎能不让他抱憾不已呢?其实,早在宝玉叛逆思想远未萌芽的婴儿阶段,就“伤”过贾政的心,那便是“抓周”的结果。这位十分迷信的父亲,在宝玉周岁时要试他将来的志向,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宝玉抓,谁知这孩子也怪,别的东西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这无意识的行为,却深深刺痛了贾政的心,说宝玉将来不过是酒色之徒而已。待宝玉长大上学,贾政听说儿子在塾中念的是《诗经》,这是连文圣人孔夫子都肯定了的东西,他也觉得不受用,当即命仆人传话告诉先生:“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四书》何以在贾政心目中如此“要紧”,因为它是博取功名的敲门砖,至于有无文学功能之类,他是全然不管不顾的。
 无方|贾政:治家无方、教子无能,活脱脱一个迂腐古板的守礼君子
文章插图
由于贾政平日总是一板正经、不苟言笑,把气氛弄得十分紧张,因此只要有他在,再欢乐的场合也会立刻变得寂如死水。比如有一次贾母正与孙辈们猜谜行乐,贾政忽发雅兴,也备了彩礼酒席,走去参加,结果众人果然喋口侍立,急得贾母急“撑他出去休息”了事。又如另一次中秋家宴,击鼓传花,恰好传到他手上鼓声戛然而止,该罚他讲一个笑话,众人见状,以惊异的神态默默地等待,悬心恭听笑从何来,不料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人是如何怕到跪在地上舔老婆脏脚的“笑话”,令满座为之哭笑不得,因为他的文才实在太低劣了,而其精神境界比文才还要低劣。
 无方|贾政:治家无方、教子无能,活脱脱一个迂腐古板的守礼君子
文章插图
对于自己的无才,贾政是嘴上自傲、内心自惧的,这一点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观园落成,急需在贵妃元春游幸之前将各景点的匾额、对联拟好,于是贾政便带上一批清客入园,来到后来命名为潇湘馆的地方,他摆出清高的样子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而在后来称之为稻香村的地方,又故作洒脱的姿态道:“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其实,这都不过口上说说而已,并无真情实意,因为不管月夜如何美妙,对只知以《四书》为尚的人来说,是无论怎么都读不出情致来的,而视读书为敲门砖之心又何能引生归农之意呢?足见他不过是借此机会作一番肉麻的自我标榜罢了。可是,到了需要拿出真才实学来的时候,贾政就胆怯了,在进大观园题咏之先,他就给众清客打了招呼:“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转没意思。”这样说,既可换取谦虚之名、藏拙之便,又不致临期出丑、落人笑柄。
 无方|贾政:治家无方、教子无能,活脱脱一个迂腐古板的守礼君子
文章插图
据知,贾政还曾当过一任“学差”,管过无数生员,因此可以说他在这方面是积累了一些治人经验的。这番入园题咏,他原本是待贾雨村来定夺的,不期适遇宝玉逃避不及,便顺口将他喝住,“意欲试他一试”。令他意外的是这一试倒试出了他们父子间的巨大差距,宝玉张口便来,俊才飞逸,见地独到,且有理有据,这不能不使贾政心感佩服,而他自己也不能不为之触动,那“拈须寻思”、“拈须沉吟”的神态,不正好说明他“意欲也题一联”,以便压住自己才华横溢之子的心态吗?可是,一直到出园,他也开不得口,整个儿交了份白卷。同时,封建家长的“尊严”又不容许他承认儿子比老子高明,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治人者惯用的无理训斥,什么“无知的蠢物”、“轻薄的东西”,“畜生”等等,再就是“叉出去”、“打嘴巴”之类。但是,专横的断喝并不能证明自己的高明,其实人人心里都明白究竟谁智谁愚、谁雅谁俗,而真正该“叉出去”狠狠“打嘴巴”的又应该是谁?难道不正是这位“学差”老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