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吴丹/痴迷文字的人

痴迷文字的人
作者:吴丹
 文字|吴丹/痴迷文字的人
文章插图
曾建美老师,学识渊博,诗文两栖。他出道早,资历深,为人谈吐有礼,每次作协活动都能瞧见他的身影。尽管我们之间年龄相距较大,平时各忙各的,私下鲜有交流,但是我感觉认识他已经好久好久了,每回碰面我都不忘与他寒暄几句。
2013年秋,蔡勋建主席十年任期届满,张凭栏主席当选新一届作协主席。为此我们一行人去了趟KTV庆祝,曾老师难得开嗓,一首《红尘情歌》惊艳了我的双耳。他知道彼时我在东山开打字店,在楼梯口分别时,他说将来有本小集子让我帮他打印。当时我并未在意。时隔七年,东山的打印室早已成了过去。为了能早日脱离长辈自立,也为了让两个孩子在县城念书,四年前我狠下心一个人带着大宝来到了华容。幸运的是,我的想法与印刷厂不谋而合。
曾老师第一次到厂里找我打字时,带来了两大袋自家山庄树上结的果子,麦李子、桃子刚刚从树下摘下来非常新鲜,让嘴巴一下子沾满了儿时的味道。他一人身兼数职,白天忙碌个不休,奈何他不懂电脑操作,稿子全是用材料纸手写的,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是他专心创作的好时机。一篇怀念杨波老师的散文,他直至凌晨两点多才完稿。我刚开始认他的字不太习惯,短短十来页纸,我打了整整一上午。由于两个孩子在身边带着,永远睡眠不够的我,需要靠午休来补觉。那个中午为了给他校对定稿,我一时间竟忘记了疲惫。待他用笔一个个圈好标记后,我在电脑上面跟着一一改正。一页又一页,一遍再一遍。本身他也是校刊编辑,对文字的要求极其严苛,改稿时只见他全身心投入,不发一言,时间仿若静止了,安静也会产生神奇的力量。曾老师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曾放过。如此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震撼了我,那一幅画面烙进了我的脑海。敬畏每一个文字,是写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日后写作我不敢再马虎敷衍了。其实怀念杨波老师的散文,一个星期前我也写过。拜读完他的正稿,才知自己各方面差得太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一个月后,他的作品登上了《岳阳文学》第4期,领到稿费后他难掩激动。我见证过他之前的付出,为之高兴不已。
文字|吴丹/痴迷文字的人】不久后他又提来两大袋果子,并随手拿出来两个笔记本。原来这就是他的《黎明的书简》的手稿,也就是从2013年就开始创作的作品。这年头拿笔写字的人不多了,那写书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翻阅时只见字迹工整,几乎未见涂改的痕迹。科班出身的他功底扎实,很少出现错别字。且每个信笺背后的时间,全部精确到了秒。尽管我工作安排得很紧凑,可我不想让曾老师空等,于是我将其它的事情先放一边。我是专业打字员,为了追求速度都是盲打,一般不会细看里面的内容。曾老师的文笔抒情而细腻,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接地气。所以我就稍微多瞄了几眼。
曾老师很有才华,他喜爱并精通古诗词,对此研究颇深。他不仅是湖南省作协会员、历史研究学会会员,而且还是县城作家队伍中少有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的篇什里,时不时会引用几句经典古诗词,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从而恰到好处地升华了主题。从古至今,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很多文人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文字同样也是心灵的记录,爱情散文集《黎明的书简》,用的是一种青春浪漫的笔调,用书信体行文更为自由,用写信的口吻去倾诉心声。娓娓道来,满纸情深,炽热的情感铺陈其中。
《黎明的书简》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曾老师是个念旧的人,非常尊重女性,尤其是当了母亲的人。他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他的奶奶与他之间的故事,细节读来格外亲切。“童年的时候,我家的丝瓜花在毛家村开得最好,黄灿灿的一片。那清香让人沉醉,让人不忍离去;那清香由不得你不浪漫。那清香应该不全是来自花瓣,而是直接溢出藤蔓。裹小脚的奶奶,冬天格外咳嗽的奶奶,为队里看一头凸脑壳黄牛的奶奶,总扛着薅锄,头戴油了桐油的斗笠,从丝瓜架下一次次走过。”曾老师擅长使用白描的手法,一段段清新如水的文字,质朴真挚的情感跃然纸上。“此刻的窗外山庄,星辰被寒气涂抹,月光在光秃的大枫树上飘摇。鸡们继续在鸣夜,寂静极了。我突然想到,奶奶在世时,总在拂晓,总在这样的寂静里点亮马灯,也点亮神龛上的桐油灯。双手合十的奶奶,喃喃祈祷的奶奶,向神龛打听今生的命运和来世的去处。”曾老师一定是念念不忘,点点滴滴才能记得这么清楚。逝去的美好记忆,朝花夕拾,时至今日,他没有遗落一丝一毫。不论多大年纪,他自己仍旧还是奶奶最爱的长孙,对奶奶的依恋似乎比文字的生命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