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护,唐代的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喜欢独来独往。
公元796年,二十四岁的崔护一举考中进士,公元829年,任职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在人才辈出的唐朝,相较于李白、杜甫等著名的大诗人,崔护在诗坛的名气较小,但他也有自己明确的风格,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虽然他留下的作品也不多,据史书记载,《全唐诗》中也只收录了崔护的6首诗,但是数量虽少,却也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
文章插图
古时候的文人,少年时代大多勤奋好学,努力通过科举考试来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崔护也不例外。
少年时代的崔护与其他学子一样,每天都努力读书,想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从而大展宏图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在长安进京赶考,结束后到都城南郊游玩。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苦读不知春已浓的他顿觉心身清爽。
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他恣意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浑然不知自己早已走远。
忽然,他觉得自己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
然而,他所在之处已是僻野,农家极为零落,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
文章插图
临近山脚,在远处能望见的茅屋,这时反而全部被桃树遮住,眼前只有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
沿着桃林间的曲径往里走,在一小片空隙中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崔护心想:何方高人,隐居在如此别致的地方?
决定一探究竟,崔护走上前敲门。只见一姑娘探头出来询问。崔护报了姓名,说:“我一个人出城游玩,特来讨点水喝。”姑娘才打开家门,邀其进门稍作歇息。
不一会儿,姑娘托着茶盘从厨房中出来,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嫣然一笑,轻轻地唤一声:公子,请用茶。
他礼貌地接过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姑娘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并不提及姓氏和家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
文章插图
绛娘靠着桃树静静地站着,在桃花的映衬下,风姿绰约,艳丽之极。两人在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景物上,他大赞此地景色宜人,犹同仙境,是游春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而绛娘只是听他高谈阔论,含笑颔首似是赞同,却并不说话。见眼前景象,崔护诗情大发,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说道:“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灵慧的绛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但知书识礼的少女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一碰到崔护的目光就迅速地收回。
过了许久,眼看着太阳已经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恳切地道谢后,恋恋不舍地向绛娘辞别。绛娘把他送出院门,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着崔护渐渐走远。崔护不住地回头,叹着气怅然而归。
时光如流水,转眼又是一年,第二年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春天的城南旧事。
一路快行来到城南郊外,寻找往日的旧梦。一路上花开如旧,瑞气依然宜人,但这一些景物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灿灿的桃花中的伊人。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敌国派才子来谈判,群臣被辩的不敢应战,皇帝笑道:叫文盲和他谈
- 历史中的当涂才子,个个大神级的学霸,你怎能不知?
- 古代公认的大才子们,为何都科举落榜!
- 才子对联招亲:“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坡脚姑娘对出下联
- 任翰:在入世与出世间徘徊的才子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
- 瓠山才子诗词:【七绝】感谢老师
- 骆宾王的名字为何如此特殊?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唐朝没有避讳吗
- 这个明代建筑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才子,堪称东方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