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周信芳与黄金大戏院的缘分,不仅仅在演戏,还有……( 二 )


 演戏|周信芳与黄金大戏院的缘分,不仅仅在演戏,还有……
文章插图
1939年9月22日报纸刊登的宋德珠演出广告。
1939年9月,“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应黄金大戏院之聘,率颖光社到上海演出。这是宋德珠从北平戏曲学校毕业后挑班组建“颖光社”以来头一次率剧社来上海,演员阵容里,老生是后来自成杨派的杨宝森,武生是吴彦衡,铜锤是后来自成裘派的裘盛戎,架子花是后来自成袁派的袁世海。第一天打炮戏,在杨、裘、袁合演《失空斩》之后,宋德珠上演《金山寺》大轴戏,曲子霞飞,出手雷动,只一个“大刀下场”,硬跷矗立舞台上亮相5分钟,如玉树生根,纹丝不动,台下观众的喝彩也长达5分钟,有人大声疾呼:“瞧哇!钉在台板上了!”宋德珠因此被誉为“钉在台上纹丝不动的白娘子”。
从9月20日至10月29日,一个多月的演出,宋德珠的武旦戏给上海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连老一辈演员周信芳、林树森、赵如泉、盖叫天、赵桐珊等,也对他推崇备至。
1941年年初,北平戏曲学校有名的“四块玉”之一(其他三块玉分别是侯玉兰、白玉薇和李玉芝)李玉茹,因黄金大戏院的马治中特地赶到北平邀请,便带着她的“如意社”来到上海,当时李玉茹才17岁。
黄金大戏院搞经营的孙兰亭等人,既是资深京剧票友,又具有现代商业头脑和眼光,对于“如意社”前来演出,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不仅提前一周在各报纸上刊登预告,介绍“如意社”的主要演员,演出期间还请《半月戏剧》杂志撰写文章和评论,出版专刊。此外,还联络吴幻荪(别号吟碧馆主,擅长国画)和景孤血(京剧评论家)等人编辑了一本《北平戏曲学校毕业生剧团特刊》,其中有照片、各位演员的小传、新戏内容介绍以及为李玉茹六十一部不同剧目所撰写的诗词。所用的一些广告词非常吸引眼球,如:“京朝派独有唯美新剧;如数搬到黄金大戏院”,“久慕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万目睽睽,众人悠悠,李玉茹:戏校皇后”,并称她为“花旦的奇卉”。这些夸张的广告词,吊足了上海观众的胃口。
“如意社”全是年轻的演员,十分整齐,大家铆足了劲,合作默契,再加她们接受的是严格“京朝派”的训练,又有许多新剧目演出,因此演出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每晚都座无虚席。特别是李玉茹主演的《鸳鸯泪》,连演连满而不衰,“征服了各个阶层的所有观众”。“如意社”在上海演了48天,经常是日夜演两场。头一次来上海演出,李玉茹的名字已腾誉整个上海滩。
1937年5月1日,黄金大戏院经重新改造后开张,晚上开幕演出,由著名老生马连良在大轴戏《龙凤呈祥》中前饰乔玄,后饰鲁肃,那天最高票价卖到二元五角。1939年12月底,“四大坤旦”之一章遏云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双姣奇缘》和程派戏《红佛传》《碧玉簪》《费宫人》《青霜剑》等,还合演《八本雁门关》。她的青莲公主,老搭档叶盛兰的杨八郎,杨宝森的杨四郎,芙蓉草的萧太后,马富禄的畲太君,连演满座很多天,轰动上海滩。1941年3月,时隔7年后荀慧生应邀来黄金大戏院演出,依然迷倒了上海观众,吸引了刚开设不久的上海戏剧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戏院观摩。
 演戏|周信芳与黄金大戏院的缘分,不仅仅在演戏,还有……
文章插图
1938年黄金出版社出版的《程砚秋专集》。
在这些名家演出前后,为对外进行宣传,也为了扩大票房效益,戏院经营班子由吴江枫出面担任主编,以黄金出版社名义,为这些名家出版了专辑,其中有1938年出版的《程砚秋专集》、1938年10月出版的《春秋笔特刊》(马连良专集)、1939年出版的《章遏云专集》、1941年出版的《荀慧生专集》等,这是一般戏院所没有的。这些专集,除刊登这些京剧名家演剧和生活照片外,还刊登了著名京剧评论家的评论文章,以及这些名家当时演出的剧目内容和唱词,对宣传这些名家的演技和艺术风格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当时上海京剧演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