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结婚24年从未同寝,丈夫去世后也绝不改嫁,晚年说出其中原由

民国年间的才子佳人,一直近代史以来讨论最热门的话题。常常听人说起民国佳人们的爱情故事,可谓是脱离封建社会以来,最超前、浪漫的历史。
要说这其中最令人觉得奇特的故事,想必就是苏雪林和张宝龄,他们结婚24年从未同寝,丈夫去世后,妻子也绝不改嫁,直到妻子晚年才说出夫妻其中的微妙。
 说出|结婚24年从未同寝,丈夫去世后也绝不改嫁,晚年说出其中原由
文章插图
苏雪林,是一位才女,她的文笔与当时的冰心等人共称为“民国五大才女”。苏雪林能在民国期间有着响当当的名声,这与她家人的栽培有关。
说出|结婚24年从未同寝,丈夫去世后也绝不改嫁,晚年说出其中原由】不过,苏家是个传统的家族,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深深地映照在了苏家长辈的观念中。
好在苏家家大业大,对苏雪林也特别宠爱,到了读书的年纪时,苏家长辈像古人一样顽固的觉得,女子读书无用,尽快的结婚才是要紧之事。
在苏雪林16岁那年,就给她安排了一门婚事,仿佛苏雪林的一生,家里都给提前铺好了路。
 说出|结婚24年从未同寝,丈夫去世后也绝不改嫁,晚年说出其中原由
文章插图
但是苏雪林不愿听从家里的安排,她一直想要去国外留学,并不想像寻常女子一般,到了年纪就结婚生子,一辈子就这么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因为念书的事情,苏雪林也不是第一次跟家里闹了。
最后苏家长辈看苏雪林那么想要读书,就妥协了此事,但条件是苏雪林必须答应家中安排的婚事。
为了出去读书,苏雪林答应了这门由长辈包办的婚姻。而与苏雪林结婚的男人,叫张宝龄,家父从商,说起来两家也是门当户对。
苏雪林如愿以偿地去往法国留学,当时张宝龄也在美国留学,在家人的督促下,苏雪林像完成长辈交代的任务似的,给张宝龄保持着书信来往。
在二人几次的来往书信里,苏雪林发现这个男人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丈夫。苏雪林可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她思想前卫,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而张宝龄是个传统的男人,思想保守,浪漫对他来说可谓是一窍不通。
曾经苏雪林也多次跟家中写信要取消这门婚事,但是长辈怎会看重这些?只要门当户对,人是好人,对孩子好就可以了。所以这门婚事一直没有如苏雪林所愿。
在1925年,苏雪林还没完成学业便被迫回国,原因是父亲病重了。家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苏雪林,当时年芳二十八,在传统家庭里面,二十八岁的女人早就该结婚生子,孩子都大了。
最后在家里施加的压力下,与张宝龄结为夫妻。结婚后,二人也并未生活在一起,因为他们各自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心。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当时苏雪林正是武汉大学的老师,战争爆发后,她同学校一起去了四川乐山。
而丈夫张宝龄呢?却在昆明做着工程师的工作,两人可谓是天各一方,各忙各的。一直到了1942年,张宝龄接到武汉大学的邀请,请他过去当任教,夫妻二人这才得以团聚。
说来也怪,夫妻小别胜新婚,像张宝龄与苏雪林分离这么多年的夫妻,见面应该激动地热泪盈眶才对,但是他们却比旁人还要淡定。两人不仅没有惊喜万分,反而也不同寝,各住各的,像是一对最熟悉的陌生人。
抗战终于结束了,由于当年战乱而与父母走失,张宝龄踏上了回乡寻找亲人的路,这对儿夫妻也就再也没相见。
他们像陌路人一般,虽然有夫妻名分,却始终无夫妻之实。1961年,丈夫张宝龄去世了,在此之后苏雪林也没有改嫁。直到苏雪林晚年的时候,说出了他们夫妻之间的微妙原因。
原来,张宝龄虽然是美国留学生,但他的思想一直很保守,他曾希望自己的妻子在家相夫教子,但显然苏雪林并不是这样的女子。苏雪林当时在家里的施压下结婚,已经对婚姻绝望,她一心放在事业上了。
在外人的眼里,两人确实门当户对,看似美满,可是在他们眼里,他们并不相爱。这门家中安排的包办婚姻,对于两人来说都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