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道教记
福生無量天尊
道教记点击下方文字进入
辛丑年犯太岁属相牛、羊、马、狗、龙,犯太岁怎么破?
 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最大的特色是“治未病”,但跟现代人略有不同的是,在上古真人看来:病,是身体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而身体的小问题,他们看作是“疾”。现代人将身体的大小问题通称为病。当然,有些小毛病我们也有另一种说法,即“不舒服”或“亚健康”。
 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在“不舒服”、“亚健康”和“疾”这三者之间划上“约等于”符号。这样一来,就更加明确了上古真人的主张:在病还没有生成的时候,就将那些不健康的“胚芽”扼杀在摇篮中,防止小疾成大病。
之所以在说情志养生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亚健康,是因为这些连医生也查不到原因的“不舒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病”的征兆。而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更是如此,它的作用不仅被很多普通人忽视,即使是很多专业的医生都不知道情志是一把利刃,是致病的根源,可以杀健康于无形。而情志又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致病也能治病,很多无药可医的疾病,只要开上一付“情志妙丹”,马上药到症除、疾病全无。那么,这些情志到底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按照《黄帝内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喜伤心,恐胜喜可养心
 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尽管在五种情志之中,喜属于唯一一种良性的情志反应,但过喜则能伤心。《黄帝内经》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说的就是如果一个人嘻笑不休的话可出现心气涣散,神不守含。进而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病症。成语“得意忘形”,实际上也是在说一个人因为大喜而神不藏,不能控制形体活动的生理现实。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说“乐极生悲”的道理所在。
大家都知道水火不相容,也就是五行中说的“水克火”,恐在肾属水性,而喜在心属火性。那么,当出现喜伤心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治疗的方式就是“恐胜喜”。什么意思?就是“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说得明白点,就是吓吓过喜患者。让其从那种欣喜若狂的病态中解脱出来。这一点,为大家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范进在中举之后,狂喜至“疯”,对此,其岳父的当头棒喝以恐疗治而使其恢复如常。
第二、怒伤肝,悲胜怒可养肝
怒为什么会伤及肝?《黄帝内经》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也就是说人在暴怒的时候,肝气就会勃发,气血就会上扬冲击头脑,轻则眼冒金星、头昏脑胀,重则胸闷气短、昏厥死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情景或许印象更深刻。古战场上,主军帐内,一个正在疗治金疮的主将,在听到自己手下的爱将投奔敌营之后,往往是怒发冲冠,金疮破裂,命悬一线。
对于怒,我们至少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如果在发了怒气之后哭了,那么,这次生气大体就算是过去了。这种情形特别在女性朋友身上表现的比较突出。
怒在肝属木性,悲在肺属金性,因为“金克木”,所以“悲胜怒”。所以,对怒症的治疗原则是“悲胜怒”,治疗方法是“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即用悲伤心情和诉说苦衷之情的方法来消其怒气、软化怒症者,对方大多会在“爱的呼唤中”被感动,从而于事于健康而“相安无事”。
第三、悲伤肺,喜胜悲可养肺
 舒服|没病却觉得不舒服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通常人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两件事情要告诉你,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先听什么。你去观察,大多数时候,中国人都会选择先听坏事,喜欢好事在后头,很多人将此理解为一种“先苦后甜”式的做人做事风格。实际上,在这见惯不惊的事例中还蕴含着养生大道,即喜胜悲。坏事引起悲伤,而好事可以引起欣喜之情,人在悲伤的时候,需要好的情绪即喜来平和,从这里你就感知中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