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12月7日讯 (嘉兴新闻综合频道采访人员王佳华 孙梦圆 张峰 沈琳 )
近年来,独山港镇
深入挖掘独山文脉
做好非遗传承和文物保护
高标准推进文化礼堂建设
实现村(社区)文化礼堂全覆盖
成功创建了
省文化强镇和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孙梦圆:平湖杜经布又被称作是土布和杜布。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是平湖人民主要的服饰原料,到现在已经发展出五大系列百个花样品种。今天,我们也是请到了一位专家,她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姚爱英老师,姚老师你好。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杜经布省级非遗传承人 姚爱英:梦圆,我带你去看一样宝贝。这个布已经有五六十年了,它不但漂亮,而且寓意也非常美好。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杜经布花纹细腻,花样繁多,艳而不媚,极具民族、民间和地域特色,有着极高的审美和经济价值。与蓝印花布等地方布种不同,平湖杜经布属于色织布,工艺相对复杂,大致要经过纺纱、染纱、织布等11道工序。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杜经布省级非遗传承人 姚爱英:平湖土布是先染纱,染好,根据花纹的需要,再织出美丽的图案,平湖杜经布可以说是“美压群芳”。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这个占地约220平米的杜布非遗馆,集展示、体验、传承、文创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依靠一个非遗名师工作室、开展一系列非遗传承活动,致力于培养一批青年土布技艺传承人。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孙梦圆:小蒋,平湖杜经布又叫做是土布,你觉得它土不土?
姚爱英徒弟 蒋露梅:我觉得不土,现在的土布反而是一种脱了土味的非遗,因为像年轻一辈在继承老一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创新,采用刺绣、绘画、书法工艺来丰富土布。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 孙梦圆:从杜布馆走出来,走两步就来到了运港文化礼堂,我身后的这一座非常具有年代感的建筑,是由始建于1968年的运港大礼堂改建而来的。这也是独山港镇首个建成的文化礼堂,听说这里正在进行编草鞋的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
草鞋耙绑在长凳一端,搓好的稻草绳往腰上一系,参赛选手们拉开阵势,历经搓条、捻平、编织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做成一双草鞋。在运港文化礼堂举行的这场农耕文化传承活动中,编草鞋这项老手艺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体验。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市独山港镇居民 吴毛观:小的时候就做草鞋,做来给我爸和大哥穿。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市独山港镇居民 全超磊:对,第一次做。其实看似一个简单的草鞋,它其实编得也是蛮复杂的,这里面有很多工序在。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近年来,独山港镇坚持高标准建设、可持续投入、常态化运行,共建成文化礼堂15个,覆盖率达到100%。在今年,独山港镇还被评为了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镇。
 未来|脱了土味的“非遗”,传统技艺“未来可期”
文章插图
平湖市独山港镇文化站负责人 陆其良:要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文化员组织了各类的活动,满足了农村广大团队以及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给独山港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