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内外安定 , 朱元璋又把精力放在了政权上 , 怎么才能让权力集中起来?
一个新建立的政权 , 政治机构大都继承前朝 。明朝以前 , 也就是元朝的政治机构有中书省 , 设有左、右丞相、平章等职务 , 中书省下有负责分管各项书屋的部门 。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 , 元朝从中书省中分散出一部分到地方 , 叫做行中书省 , 也叫行省 , 负责管理地方民政、财政、军政相关事务 。另有御史台掌管监察 , 地方上设有行御史台 , 简称行台 。
这样的制度就导致权力分散 ,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会逐渐减弱 。所以朱元璋面对的问题就是 , 如何巩固和增强自己的统治 。明朝初期 , 政权中有很多的矛盾:朱元璋起兵早起吸纳的元朝旧地主和跟随他早起在淮河起兵的新地主之间的矛盾 , 这些跟随朱元璋的淮河领域的新地主与朱元璋之间的矛盾 , 甚至于还有丞相与帝王之间的权利矛盾 , 典型的代表就是胡惟庸 。国家大事都有中书省掌握 , 加上胡惟庸是个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人 , 在中书省多年 , 胡惟庸建立了很稳固的政治基础 , 有些事情没有上报皇帝就自行处置 。
多年积累 , 矛盾逐渐尖锐 , 所以到了洪武十三年 , 明太祖找了个机会 , 假借一个罪名 , 就诛杀了胡惟庸 , 连带着胡惟庸庞大的关系网都被牵连 , 这场血腥的政治洗牌不在多说 , 还是继续说政权集中的问题 。
胡惟庸被杀之后 , 朱元璋取消的宰相这个职务 , 撤销了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 将原来下属于中书省的六部提起来 , 负责总管全国事宜 , 由他直接管理;地方上由布政使司管理民政和财政 , 按察使司主管司法 , 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 , 也有皇帝直接负责 。就这样皇帝代替了丞相 , 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 , 就形成了中央集权制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权力集中了 , 但是皇帝就很累了 , 什么事情都要交由皇帝处理 , 每天的公文多不胜数 , 最多的时候朱元璋每天要查阅公文两百多件 , 处理事务四百多件 。只有皇帝一人处理是肯定不行了 , 于是朱元璋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建立内阁 , 寻找了一些有才有能的五、六品官员来做秘书 , 帮他处理公文和事务 , 称呼他们为大学士 , 内阁中的第一大学士被称为首辅 。国家大事都放在内阁办理 , 内阁大学士们在皇帝手底下办事 , 时间长了就有人提升为六部尚书 。这样看来 , 内阁也就相当于原来宰相的职务 。
这个机构改革 , 使得六部的地位提升 , 皇帝的权力大大集中 , 明朝一直使用这项制度 , 而到了清朝也一直延续使用 。
可以说 , 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奠定了明清两代政权的基础架构 , 这是他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期间朱元璋还写了一本著作叫做《皇明祖训》 , 把他定的制度都写了进去 , 并且不允许后代改变 。这就是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 。但是随着时代、形势和社会的变化 , 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不可能一成不变 , 如果制度被这样捆绑而不能变化 , 势必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 就会导致崩盘 。
比如封藩 , 各位藩王就藩后 , 每年分多少粮食都是定数 , 多年之后 , 子孙后世有十几万人 , 这些人不能当官、不能种地 , 更不能搞其他生意 , 只能坐在家里享受荣华富贵 , 时间一长 , 中央政府就无法负担 , 比如河南省征收的所有粮食 , 都不能供应明太祖在河南的子孙分了 。
当然 , 这都是后话了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