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前,中国被起了一个“名字”,其后影响力太大,遍及世界

大家好,我们的信爷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中华文化传承上千年,凝聚成了独特的民族归属感,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晚年的时候,都会不远万里返回家乡,认祖归宗,究其原因民族认同在每个人的心中深深扎根。一直都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又意味着什么呢?中华民族与炎黄子孙如出一辙,每当面临危机的时候,血浓于水的感情就会在彼此之间流露出来,尤其是近代以来,国难当头,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正是这份民族认同感将我们团结起来,才有了如今繁荣强盛的祖国。“患难见真情”,近代以来帝国主义试图侵占中国,奴役百姓,为了国家存亡,数不清的革命志士前赴后继,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组建兴中会,也是后来的同盟会。兴中会时期,第一次出现了“中华”这个概念,部分人认为这个“中华”所指的只是汉人统治下的“中华”,满清与列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然而在今天这种狭隘的民族芥蒂早已不复存在。
 中国|千年前,中国被起了一个“名字”,其后影响力太大,遍及世界
文章插图
满清统治的天下也能称作“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也曾一片祥和,直到外国列强的枪炮轰开了紧闭的国门,满清统治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无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系列的自救活动掀起,而在民间同样有大批试图挽救国家前途,挽救汉族悲惨处境的人存在。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救国救民”,“救国救民”也成了近代民族独立的共同目标,显然这里的国家并不是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但是又不能将满清排斥在外,因此唯有“中华”这个最崇高的名字才能表达,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成了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共同名字。人们渐渐到忽视了王朝的影响力,“大清”,“大明”都不在具有归属感,已经成了无法回到的过去罢了,在这份凝聚力中,人们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找到了共同存在点。再来说说炎黄子孙,从字面上来说炎黄子孙指的就是皇帝与炎帝的后代,皇帝与炎帝都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额首领,他们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也是如今汉族的本源。
 中国|千年前,中国被起了一个“名字”,其后影响力太大,遍及世界
文章插图
等到周王朝统治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出现,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此举大大增加了人们“认祖归宗”的深厚情结,几千年来从未间断,对于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来说,皇帝与炎帝是共同的祖先,这种理念下让整个国人密不可分。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如果往上数的话,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共同点,这种共同归属感让我们比起是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更加团结,更加注重宗族的厚重,现如今“炎黄子孙”的含义早就超脱了词汇本身,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情结。自从人类诞生,“中华大地”上就一直没有平静,天灾人祸,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在发生,而这些时间催生了几次民族大融合,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通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且随着信息传播的发达,民族融合的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在不断地融合与迁徙当中,资源也在相互流通,当然血缘的交融也变得极其复杂,周王室曾明文规定的“大宗”,“小宗”也很能说清哪一个才是正统,因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
 中国|千年前,中国被起了一个“名字”,其后影响力太大,遍及世界
文章插图
说起民族融合,因为各种原因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第一次融合发生在周朝初期,这个时期因为战争原因,中华民族吸收了“戎狄”,“化外”等蛮夷,从而让整个民族注入了火力。此次融合阶段大致持续了三百多年,要知道“戎狄”素来与中原王朝不和,如今这种关系却被打破,甚至原本标榜正统的宗族被驱逐,迁徙到很远的地方,曾经出土的三星堆文化中,就发现了很多古老的民族传说,这些文化很可能就是迁徙过去的人们所创造的,如此看来似乎他们要比一直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更加靠近“民族本源”。第二次融合阶段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时间,这段时间内汉人遭到了沉重打击,然而这段时间也是众多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经过战争等因素影响之后形成了“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