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文章插图
文丨二指禅掌门日前,106岁高龄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在出版《夜谭续记》后,宣布封笔,为自己的写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提起马识途先生,可能在读者心里没有那些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大奖的作家出名;但我要告诉你,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根据马老师的小说《盗官记》改编的,你会不会张大嘴巴,发出“哇”的各种同义词?《让子·弹飞》在同期电影中的地位如何,我想不用我再去评说了。但就是这么一部辉煌的电影,大家也只是记住了导演和参加演出的演员,对原作者,几乎都会忽略的。因为爱读书的读者,和爱看电影的观众虽然有所交叉,但毕竟还是两种人。爱读书的人会记住作者,爱看电影的人只会记住导演和演员。
 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文章插图
马老师在106岁高龄推出新作,看到这个消息,我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郭德纲。郭德纲曾经说过一句话: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谁活到最后,谁就有话语权,谁就是艺术家。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而我今天看到马老师的事迹后,第一个想法就是:人生下半场,只有健康是自己的,也只有健康最重要;很多文采斐然的作家英年早逝,或者说正常去世的话,也在七八十岁就封笔了,而马老师,在106岁依然能写作,依然能留给后人精彩的故事。
 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文章插图
前一阵工作不忙,晚上喝着小酒,又把第一版《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以前看过,但由于这事那事的,电视台又不能按暂停健,所以,很多细节没有看到。这次算是完整地看了一遍。我曾经问过几个人,为什么喜欢《三国演义》,有人说,喜欢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义气,有人说喜欢看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精彩。但如果我问你:诸葛亮死的时候多少岁?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是53岁。想想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五十多岁的人,都还精神抖擞地活跃在商界和艺术界,不免一声叹息。试想,如果诸葛亮不是呕心沥血,才53岁就倒在征伐魏国的路上,三国的形势是不是会被改写?你或许会说,那只是假设,历史是不会因为假设而改变的。但我再问你,如果姜子牙53岁就去世了,还有后来的故事吗?这个不是假设,而是推理了。因此,不管诸葛亮前半生如何用兵如神,战绩显赫,但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未能兴复汉室的遗憾,让历代文人长吁短叹了几千年。
 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文章插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真正发挥个人潜能,将智慧和能力运用到极致。所以,即使诸葛亮临死都还是有智慧的,但却因为疾病变得不堪一击,难以发挥正常的水平了。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明白,诸葛亮之所以盛年病故,主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在行军路上,条件恶劣,风餐露宿,心力交瘁,终于使得自身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和现在很多人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一样,都是因为夜以继日地工作,才透支了自己的健康。这说明什么?不管你多么厉害,逝去了健康,一切都归零了;归零了,你再厉害,也只是被挂在墙上,除了固定的微笑,什么都做不了。
 奋斗|马识途人到五十,有一件事比奋斗重要,谁能做到就是成功
文章插图
掌门寄语:其实,我们都有同一个毛病,工作忙了,就忘了健康;只有空间的时候,才会想到,人生过半,需要注重健康问题了;可一旦工作忙起来,就重新忘了健康这回事。这是一个闭环,循环往复,知道真正的健康问题出现,住在医院里,才不得不放下自认为不得不做的工作。有人会说:你说的轻松,不拼命工作,房贷、车贷和孩子的学费你给?但我要问你,新闻里那些猝死的人,后来房贷、车贷和孩子的学费怎么解决的?到那时候,你的房子、车子甚至孩子,都成为别人家庭中的一员,哪还有你的半点东西?就像诸葛亮,人死了,蜀国还是蜀国吗?因此,谁敢拿健康做赌注,结局一定输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