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三星堆破译系列:山鬼传说、新干大洋洲商墓和“赣巨人”传说

【作者按】本文为《三星堆文化管窥:从历史语言学破解夏代王族自称之谜》系列的第五部分,为更契合本节内容,故采用新标题。七、楚地的山鬼(夔)传说及面具文化(1)鬼、夔及面具文化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笔者谈到了吐火罗语“Kaun(太阳)”,在甲骨文中记作“君”。夏商时期,王者往往兼君权与神权于一身。因此,除了“君”字之外,汉字中分别用来作为对祭司或祭祀对象称呼的“夔”、“鬼”等字也可视为“Kaun”的同源字。夔字上古音为群母微部(上古音:grul),鬼字为见母微部(上古音:Kul),二字与吐火罗语“Kaun”、汉语“昆”(上古音:Kunn)相比,声部均属牙音,韵部元音相同、韵尾小异,王力音系称此为对转。因此,从音、义比较来说,把“夔”、“鬼”二字均视为吐火罗语“Kaun”的同源词,并无不当。
 大洋洲|三星堆破译系列:山鬼传说、新干大洋洲商墓和“赣巨人”传说
文章插图
甲骨文“鬼”字为戴面具的人作祭祀的形象。在传世文献中中,鬼字上面部分的构件作“甶”。《说文》九篇上《甶部》说:“甶,鬼头也,象形。”鬼头之甶,应即取象于傀儡、偶面,今称“面具”,姚华说:有事于鬼,必先装鬼。故鬼无形也,而人心则有形;鬼无物也,而人装则有物。以人装鬼,其式如何?以文字想像之,必其头有所被而身有所识,若今戴假具而衣章服者,则装鬼之为式,亦即鬼之为形也。且《周礼·方相氏》有“黄金四目”之文,是亦装饰为之者,益知装鬼之法其来也远。顾实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说:鬼从甶,甶象鬼头,即假面具,故古称西方曰鬼方,曰巫山(天文学上之鬼宿在西南,而世界大教主亦皆生于西南。——原注),良有以也。今欧西诸国每岁犹以鬼节日,而吾国西藏喇嘛会之假面具,尤极滑稽(见日本刊《世界历史地图》之照片,有牛头马面种种怪状。——原注),则此风至今犹未泯也。
 大洋洲|三星堆破译系列:山鬼传说、新干大洋洲商墓和“赣巨人”传说
文章插图
古代的鬼原本为举行祭祀时的巫者,这从包山楚简中可以得到证据。如简198言:“鬼攻解于人禹。”又简238言:“鬼攻解于岁。”吴郁芳《包山楚简卜祷简牍释读》一文举出了大量类似的例子,并指出这里的鬼即巫者, 攻解即古人祓褉禳灾的“解除”祭仪,其说可从。鬼为戴面具之巫者,那面具在古代汉语文献中又是什么名称呢?张舜徽认为,面具“古谓之椢,亦谓之鬼,今谓之盔,皆一语之转。”其说值得商榷。面具为古代常用之物,而椢在古代文献中却十分罕见。
 大洋洲|三星堆破译系列:山鬼传说、新干大洋洲商墓和“赣巨人”传说
文章插图
假字古音为见母鱼部字,夏为匣母鱼部字,假、夏二字旁纽迭韵,古音极近;从意义来说,《尔雅·释诂》均释夏、假为大。因此,从音义来看,假字音义当取自于夏。这种情况表明,不但鬼字取音于大夏人的语言,假字同样也取音于大夏人的语言。
 大洋洲|三星堆破译系列:山鬼传说、新干大洋洲商墓和“赣巨人”传说
文章插图
(2)山鬼传说楚辞《山鬼》,屈原所著。其辞神驰烂漫,富于想象。其所称山鬼,即巫者假面拟神之象。洪兴祖云:《庄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枭阳。”楚人所神祠,岂此类乎?此虽设问,却实中的。古之夔、枭阳亦巫者拟神之形。王夫之《楚辞通释》云:旧说以为夔、枭阳之类。是也。孔子曰:“木之怪,夔罔两。”盖依木以蔽形。或谓之木客,或谓之。枭阳,《山海经》称“赣巨人”,此乃干越地区的叫法,而“木客”则为东南地区越国人的叫法。下试说之。八、干越地区的“赣巨人”传说赣巨人除了见于《山海经》,亦见于《淮南子》、《抱朴子》和《酉阳杂俎》等文献,其异称有“山都”、\"山客\"、\"山精\"、\"山萧\"等号。这里,我们仅对《山海经》的记载作一下介绍。《海内经》说: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赣巨人国亦称枭阳国,《海内南经》云: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赣巨人之为何物?自先秦以降,世人已不详其里。郭璞注《山海经》以“狒狒”说之,曰: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犹大荒说地有蜮人,人因号其山为蜮山,亦此类也。总的来说,郭璞的注释并未突破《山海经》正文的记载。无论是从楚地的”山鬼“来看,还是干越之地的”赣巨人“形象,他们的形象都应视为一种巫者扮神的形象,只不过赣巨人的特征突出表现在近于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