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大禹治水是我国上古时期规模最大的水患治理行动,据《史记》记载:夏后氏首领大禹以“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决心,完成了舜帝的重托,成功治理了滔天洪水。当然,大禹也在这一过程中在华夏各部落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威望。
文章插图
而夏朝能够得以建立,也是得益于夏部落在治理水患中时对部落联盟人力的集中调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权。无独有偶,《圣经》当中也有洪水从天而降的记载,不同的是,西方面对洪水采取的是造方舟逃难,而我国采取的方式却是与自然抗争。当然,《圣经》中上帝降洪水的故事是虚构的,而我国的大禹治水却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在哪里治水呢?按照《大戴礼记》的说法,大禹“巡九州,通九道”,治水的地域覆盖天下九州之地。显然,在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的上古时代,大禹是不可能走遍大半个中国治水的。
文章插图
商汤曾经说过:“古禹、皋陶久劳于外……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也就是说,大禹治水的范围其实是在四渎之内。那“四渎”又是哪里呢?由于记载大禹治水的文献都为春秋以后,距大禹所生活的龙山文化时代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所以,想要弄清楚大禹治水的准确地域,我们还是要寄希望于考古发现。
文章插图
上世纪20年代,甘肃礼县秦始皇先祖坟墓出土的一件国宝:秦公簋,上面发现了“鼎宅禹责(通绩)”四字铭文,与商汤“设都于禹之绩”的记载形成印证。秦人本是东夷部族,如果按照秦人对先祖的记忆,大禹治水的地方就在商汤的亳都,也就是山东菏泽曹县一带。孤证不立。为了印证秦人的说法,菏泽的考古工作者对曹县龙山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陶网坠、陶纺轮、螺壳、鱼刺、石铲。随后,北大考古系对另一处遗址进行发掘时,又发现了大量具有明显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
文章插图
这充分说明,在上古时期,鲁西南一带是沼泽河流密布的区域,先民以渔猎为生,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具备了天降暴雨时,积水无法排出造成洪涝的先决条件。此外,鲁西南地处黄河、济水、淮河、沂水之间,又刚好符合商汤提到的“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可见,考古发现将大禹治水的区域指向了我国的发达省份:山东。
文章插图
当然,上述发现还无法形成证据闭环,我们还需要填补更多的考古发现。在对山东龙山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考古专家们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并存的区域,前者的遗址总是占据更高的地理位置,这也就意味着龙山文化时代的先民相比仰韶时期,向高地进行了普遍的迁徙。
文章插图
而叔弓钟铭文的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叔弓是宋国后裔(殷商直系),在姜姓齐国为臣,按发现的记功铭文记载:其先祖成汤“剪伐夏后,处禹之堵(通都)。”这也说明了夏禹的势力区域的确在鲁西南一带。而《禹贡》全文提到了13处古兖州地名,也说明大禹治水的施工区域就在山东,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形成了二重证据。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填补空白|填补空白!栾城周家庄发现3000多年前商后期墓地,初步判断为商后期贵族墓葬群
- 动容|发现于国外的国宝,失传了2000年,考古家破译后令人动容
- 山村|陕西山村出土唐朝公主墓,发现盗墓贼无耻行为,专家痛斥禽兽不如
- 高明|张良与陈平究竟谁更高明,到底是谁更胜一筹?为什么?
- 唐王的故事|少林的十三棍僧,真的救过唐王李世民吗,事实究竟如何?
- 北魏|花木兰从军10年为何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儿身?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 中国|和整个欧洲来比较,才能发现中国文化悠久的意义
- 古语|古语说:“桌上不摆三盘菜”,究竟是哪三盘?为何会有这样的讲究
- 永泰公主|考古学家发现一古墓,里面有具尸体骷髅,守着大堆金银财宝!
- 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繁荣的内在洞里究竟为何?来自于政治,还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