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写手”二字,是网络兴起以后才广为念叨的。它与“作者”一词,相对又不冲突,意味着一种新崛起的新兴写作者。
 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文章插图
他们的特征很明显,出身草根化,趣味民间性,写法也不正统,思想上粗野但虎虎生气,跟台面上那帮伪痿学术、装逼文化男女真是两路人。而我自己观感,中国互联网横行近20年来,当年明月,这位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的家伙,曾经的底层小公务员,是其中最重量级的写手。他的《明朝那些事儿》,论创作实绩,甚至可称唯一,简直像壮观的孤塔一样在网络孤立。后来,民间涌现出那么多历史题材写手,可我再也没见过像他这么出色的了。2006年,恍然十三年前了。今之视昔,那似乎真是民间文化狂欢的一年,除了选秀节目开搞平民造星之外,一“草根写手”也突然在文化界万人瞩目。
 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文章插图
就在那一年的3月10日,20来岁的石悦,小旮旯里的小人物,不知何许人也,来到了天涯论坛闻名在外的“煮酒论史”版块,以《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为题开帖,以关于朱元璋档案为首篇,开拉明史,顿时声名鹊起,粉丝如云,盛况不可复现。这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和正史的古董化不同,与教科书的僵尸性不一样,跟《百家讲坛》曲意迎合也有区别,风格也不同于黄仁宇、史景迁的精英姿态,说荒诞的“戏说”也不是。像我,我当时一介中学生,也买不起电脑,不知道有多少个放学的黄昏,都是攒着午饭剩下的钱,跑到校门口网吧追着看的。
 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文章插图
这真是一部“初中生以上就能看懂”、文史博士也觉得有意思的好书。甚至可以说,正是借助后来结集题为《明朝那些事儿》一书的风行草偃,曾经残酷无道的“明朝”形象,方在民间得以咸鱼翻身。此后,无穷不尽的“大明粉”列队排挞而来,连“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文绉绉的古文辞,都成了流行语。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当然不必夸大,非得说有多好有多顶尖有多一流,坦白说甚至很多都是胡说八道。当初“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帖子尚在天涯大火时,以主流作家自居、动不动亮出自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赫连勃勃大王”,公开对当年明月发难,认为他水准平平,甚至可说很垃圾,连点击率都造假——这固然是可笑的嫉恨,可有些批评也并非完全污蔑吧。
 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文章插图
但是,更难为可贵的是,你看明月的文字,你会感觉的到,这是一个真心喜爱历史的人!他的书,是个人化的,是纯粹的,是冷静的,是鲜活动感的,是有血有肉的,是很民间主义的,幽默、调侃、悬疑甚或推理与心理分析等等,大众喜闻乐见的,都搬上了明史写作舞台。这一些要素,其实是当年明月自己后来都无法复制的状况,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写完《明朝那些事儿》得以爆红,身份从“无名写手”转为“著名作家”之后,写作生涯几乎昙花一现,像一个商家兴奋中把所有库存都卖完了一般,此后都难以为继了。
 当年|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几乎没出书了,是否江郎才尽了?
文章插图
所以,这肯定不是他什么江郎才尽的问题,说的未免玄乎一点,而是最好的写作时机恰好碰上,以后又不大可能再见的问题。历史上又太多作家,不是越写越好,而是出手就是代表作,一辈子都无法赶上年轻时的自己。历史写作,当年明月还远远谈不上最好最佳,只能说他最通俗,最合咱草根的胃口。这是他成功的秘诀,也是他成名后无法再超越的死穴。年轻时代的明月,看历史、看世界、看人性,都是看的透透的人。但也是真年轻吧,看穿之后没有油滑,没有污染,而是有非常底层、非常聪明、非常真诚的东西熔铸在里面。《明朝那些事儿》最突出、最珍贵的东西,恰恰不在什么娴熟明史,也不在什么写法技巧——这些当时现在此后,都有大把大把的人并不见得比他逊色,而正在这种情怀。无名、清贫,不为名、不为利,不装逼、不作腔,只是因为喜欢,只是为了和人交流,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出来,每天三篇定时更新,满腔热情,满心喜悦。